技术文章

3600S焊缝探伤仪实际操作步骤

临沂泰斗检测仪器有限公司

2016/9/7 6:16:44

 

钢板探伤应用

直探头钢板探伤中主要以检测缺陷面积为主,因此要求操作人员对缺陷进行判别和定量。

探测范围的调整

探测范围的调整一般根据板厚来确定。接触法探伤板厚30mm以下时,应能看到B10(十次底波),探测范围调至300mm左右。板厚在30-80mm,应能看到B5(5次底波),探测范围为400mm左右。板厚大于80mm,可适当减少底波的次数,但探测范围仍保证在400mm左右。

灵敏度的调整

在本仪器中以平底孔试块法为例讲解仪器调节方法:当厚板>20mm时,使用下图中平底孔试块的ø5平底孔*次回波达50%作为探伤灵敏度。

 

将探头放在平底孔试块上,移动探头找出ø5平底孔的zui大回波,调节增益,将*次反射回波调节到满刻度的50%高度,此时的增益读数为探伤灵敏度、然后将探头放置在待测钢板上进行扫查。

当板厚≤20可直接在待测钢板上找出*次底波,并将其调整到50%高度,再按增益键,提高10dB作为探伤灵敏度。

缺陷的判别与测定

缺陷的判别

在探伤过程中,观测屏幕上的波形,根据缺陷波和底波来判别钢板中的缺陷情况,确定以下几种情况作为缺陷。

缺陷*次反射波F1≥50%

*次底波B1<100%,*次缺陷波F1与*次底波B1之比F1/B1≥50%。

*次底波B1<50%

缺陷的测定

探伤中发现缺陷以后,要测定缺陷的位置、大小、并估判缺陷性质。

缺陷定量:钢板中缺陷常用采用测长法测定其指示长度和面积。JB/T4730-2005规定:

 

当F1≥50%或F1 / B1≥50%(B1<100%=时,使F1达25%或F1 / B1达50%时探头中心移动距离为缺陷指针长度,探头中心轨迹即为缺陷边界)。

当B1<50%时,使B1达50%时探头中心移动距离为缺陷指示长度,探头中心轨迹即为缺陷边界。

当扫查过程中发现了符合上述情况的时候,拿起探头,用记号笔在钢板上画上记号作为一个边界点,然后再依次类推,找出其它的边界点(大约八个点就足以确定缺陷的面积了)。

缺陷位置的测定:根据发现缺陷的探头位置来确定,并在工件上作标记,然后测量出缺陷距钢板左边的zui小距离L1、距钢板下边的zui小距离L2,缺陷的zui大指示长度L3并算出缺陷面积。如下图所示:

 

 

将所测数值依次填入表内:

编号

L1

(mm)

L2(mm)

L3(mm)

S1(mm)

对任意1*1面积的百分比(%)

评级

备注

1

 

 

 

 

 

 

 

2

 

 

 

 

 

 

 

 

4-5 焊缝探伤实际操作

序号

S1

S2

(L)

缺陷距焊缝中心距离(mm)q

缺陷距焊缝表面深度H(mm)

S3

高于定量线d B值(Amax)

波高区域

评级

A(+)

B(-)

1

 

 

 

 

 

 

 

 

 

 

2

 

 

 

 

 

 

 

 

 

 

在焊缝探伤中需要记录以下数值

注:S1:缺陷起始点距试板左端其基准线的距离

S2:缺陷起终点距试板左端基准线的距离

S3:缺陷波幅zui高时距试板左端基准线距离

操作步骤:

按照前面所述的斜探头的校准方法以曲线制作完成后进入焊缝探伤工作,输入实际探伤中使用的相应标准。下面以常用JB/T4730.3-2005标准为例:

按不同的工件厚度输入曲线的标准,(本例以15mm<T<46mm为例,即判废:﹢5、定量:-3、评定:-9、表面补偿按+4dB为准。

直探头钢板探伤中主要以检测缺陷面积为主,因此要求操作人员对缺陷进行判别和定量。

探测范围的调整

探测范围的调整一般根据板厚来确定。接触法探伤板厚30mm以下时,应能看到B10(十次底波),探测范围调至300mm左右。板厚在30-80mm,应能看到B5(5次底波),探测范围为400mm左右。板厚大于80mm,可适当减少底波的次数,但探测范围仍保证在400mm左右。

灵敏度的调整

在本仪器中以平底孔试块法为例讲解仪器调节方法:当厚板>20mm时,使用下图中平底孔试块的ø5平底孔*次回波达50%作为探伤灵敏度。

将探头放在平底孔试块上,移动探头找出ø5平底孔的zui大回波,调节增益,将*次反射回波调节到满刻度的50%高度,此时的增益读数为探伤灵敏度、然后将探头放置在待测钢板上进行扫查。

当板厚≤20可直接在待测钢板上找出*次底波,并将其调整到50%高度,再按增益键,提高10dB作为探伤灵敏度。

缺陷的判别与测定

缺陷的判别

在探伤过程中,观测屏幕上的波形,根据缺陷波和底波来判别钢板中的缺陷情况,确定以下几种情况作为缺陷。

缺陷*次反射波F1≥50%

*次底波B1<100%,*次缺陷波F1与*次底波B1之比F1/B1≥50%。

*次底波B1<50%

缺陷的测定

探伤中发现缺陷以后,要测定缺陷的位置、大小、并估判缺陷性质。

缺陷定量:钢板中缺陷常用采用测长法测定其指示长度和面积。JB/T4730-2005规定:

 

当F1≥50%或F1 / B1≥50%(B1<100%=时,使F1达25%或F1 / B1达50%时探头中心移动距离为缺陷指针长度,探头中心轨迹即为缺陷边界)。

当B1<50%时,使B1达50%时探头中心移动距离为缺陷指示长度,探头中心轨迹即为缺陷边界。

当扫查过程中发现了符合上述情况的时候,拿起探头,用记号笔在钢板上画上记号作为一个边界点,然后再依次类推,找出其它的边界点(大约八个点就足以确定缺陷的面积了)。

缺陷位置的测定:根据发现缺陷的探头位置来确定,并在工件上作标记,然后测量出缺陷距钢板左边的zui小距离L1、距钢板下边的zui小距离L2,缺陷的zui大指示长度L3并算出缺陷面积。如下图所示:

 

 

将所测数值依次填入表内:

编号

L1

(mm)

L2(mm)

L3(mm)

S1(mm)

对任意1*1面积的百分比(%)

评级

备注

1

 

 

 

 

 

 

 

2

 

 

 

 

 

 

 

 

4-5 焊缝探伤实际操作

序号

S1

S2

(L)

缺陷距焊缝中心距离(mm)q

缺陷距焊缝表面深度H(mm)

S3

高于定量线d B值(Amax)

波高区域

评级

A(+)

B(-)

1

 

 

 

 

 

 

 

 

 

 

2

 

 

 

 

 

 

 

 

 

 

在焊缝探伤中需要记录以下数值

注:S1:缺陷起始点距试板左端其基准线的距离

S2:缺陷起终点距试板左端基准线的距离

S3:缺陷波幅zui高时距试板左端基准线距离

操作步骤:

按照前面所述的斜探头的校准方法以曲线制作完成后进入焊缝探伤工作,输入实际探伤中使用的相应标准。下面以常用JB/T4730.3-2005标准为例:

按不同的工件厚度输入曲线的标准,(本例以15mm<T<46mm为例,即判废:﹢5、定量:-3、评定:-9、表面补偿按+4dB为准。

 

⑤ 依照上述方法将缺陷逐一找出并测量

相关产品

猜你喜欢

当前客户在线交流已关闭
请电话联系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