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文章

干货丨超临界流体色谱法的特点与适用范围

天津市兰博实验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 进入商铺

2021/3/18 8:45:35
  超临界流体色谱法
 
  以超临界流体作为流动相的色谱技术被称为超临界流体色谱法。虽然超临界流体色谱法20世纪60年代就出现了,但是直到21世纪才得到成功应用。目前超临界流体色谱法仍然是较新的色谱分析方法,很多人对它的了解不多,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它的特点与适用范围。
 
  超临界流体色谱法与气相色谱法以及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比较
 
  超临界流体色谱法主要用于分析可溶的多种化合物;其分离原理为CO2作为流动相通过改变色谱柱、压力和温度、添加有机助溶剂来调节分离;分析挥发性化合物时不需要衍生化。
 
  气相色谱法主要用于分析易挥发、难降解的化合物;其分离原理是通过改变色谱柱、温度来调节分离;样品需气化才能分离,有时需要衍生化。
 
  高效液相色谱法主要用于分析多种可溶的、加热易降解的化合物;其分离原理是通过改变色谱柱、流动相和温度来调节分离;有时需要衍生化。
 
  超临界流体色谱法和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有不同的选择性,可以和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形成很好的互补。对于复杂体系样品,超临界流体色谱法结合其他的色谱分离手段可以更加完整的对样品进行分析。
 
  超临界流体色谱法通常是一种正相技术,因为组分按极性由低到高的程序运行。然而超临界流体色谱法与正相HPLC相比具有显著的优势,其平衡速度极快,重现性非常出色,甚至可以进行水性样品分析。
 
  超临界流体色谱法的适用范围
 
  超临界流体色谱法非常适合用于分离极性很低的化合物,例如许多天然产物。包括脂溶性维生素、脂溶性药物杂质、类胡萝卜素和脂质。对于此类样品,常以C18作为固定相。在脂溶性化合物的分离上基本可以*代替正相色谱,并获得更佳的分离效果。早期大多数应用使用纯CO2、压力程序和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
 
  超临界流体色谱法是分离各种结构类似物的较好选择,例如各种手性药物异构体(包括手性药物杂质),位置异构体、顺反异构体等。
 
  超临界流体色谱法可以分析挥发性化合物,特别是对于热不稳定的挥发性化合物,分析挥发性化合物时不需要衍生化,并且可以从分析放大到制备SFC,突破GC不能制备的瓶颈。
 
  超临界流体色谱法还在药物代谢产物研究、中药分析研究等方面获得广泛应用。

相关产品

当前客户在线交流已关闭
请电话联系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