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文章

生物降解是受大势所趋亦是众望所归

碧普(瑞典)有限公司 >> 进入商铺

2022/7/20 16:57:26
一、受大势所趋亦是众望所归
 
在“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绿色低碳发展是当今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鲜明特征,可生物降解材料因其环境友好特性而受到关注。这种材料能够和垃圾一起处理,也可制成堆肥回归大自然;因降解而使其体积减小,延长填埋场使用寿命;不需要垃圾焚烧处理,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可减少随意丢弃对环境及动植物的危害;应用范围广,不但可以应用于农业和包装行业,还可以广泛应用于纺织、医疗行业。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是否具备可生物降解性能,是衡量绿色生态材料的重要指标。
 
二、生物降解的定义
 
生物降解指材料在生物体内通过溶解、酶解、细胞吞噬等作用,在组织长入的过程中不断从体内排出,修复后的组织*替代植入材料的位置,而材料在体内不存在残留的性质。由于材料被微生物或某些生物作为营养源而逐步消解,导致质量损失、性能如物理性能下降等,并最终导致材料被分解成成分较简单的化合物或单质,如二氧化碳(CO2)或/和甲烷(CH4)、水(H2O)及其所含元素的矿化无机盐以及新的生物质。
 
三、生物降解的实际操作可能
 
生物降解一般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自然界存在的微生物分解物质,对环境不会造成负面影响。 表现降解程度的叫降解指数。生物降解材料,是指在适当和可表明期限的自然环境条件下,能够被微生物(如细菌、真菌和藻类等)*分解变成低分子化合物的材料。
 
可生物降解性是PBS聚酯的重要性质,目前国际上评价塑料生物降解性能的主要方法是堆肥法,堆肥中含有丰富的微生物源,能在一定程度上宏观反映塑料在自然环境中的生物降解性能。
 
将试样材料与堆肥接种物混合后放入堆肥化容器中,在一定的氧气,温度(58±2C),湿度(50-55%)的条件下进行充分的堆肥化,测定材料降解45天后CO2的最终释放量(可延长至6个月),用实际的CO2释放量与其理论最大放出量的比值来表示材料的生物降解率。

相关产品

猜你喜欢

当前客户在线交流已关闭
请电话联系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