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文章

双荧光素酶实验的应用,你都知道哪些

上海雅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进入商铺

2024/5/18 20:56:58

在分子生物学领域,双荧光素酶实验因其高度敏感和操作简便的特性,成为了研究基因表达的重要工具。本文将深入探讨该技术的原理,

并通过具体实例阐释其在各领域中的应用。


一、双荧光素酶实验原理

双荧光素酶实验的核心在于利用荧光素酶(Luciferase)催化荧光素产生发光现象,通过测量发光强度来监测目标基因的表达水平。

该系统包含两种不同的荧光素酶:火萤酶(Luciferase)和海藻酸酯酶(Renilla)。这两种荧光素酶都需要ATP作为底物,但它们分别与不同

的底物反应而产生不同颜色的荧光。在实验中,首先将感兴趣的DNA片段插入到一个启动子区域上,并将其与另一个含有Renilla基因的质粒

共转染给细胞。然后使用两种不同颜色的底物来检测这两种荧光素酶活性,从而得到相应的数据。


发光机制

生物荧光实质是一种化学荧光。萤火虫荧光素酶在Mg2+、ATP、O2的参与下,催化D2荧光素(D2luciferin) 氧化脱羧,

产生激活态的氧化荧光素,并放出光子,产生550~580 nm 的荧光,其化学反应式如下。


二、应用

1、miRNA靶基因验证

假设我们要验证某个特定miRNA是否能够靶向调控某一mRNA。我们将包含该mRNA 3'非翻译区(UTR)的片段克隆到含有荧光素酶基因的

报告载体中,并将其转染到细胞中。如果miRNA可以结合到该UTR上,它会抑制荧光素酶mRNA的翻译,从而降低荧光素酶的活性

。通过比较有无miRNA的情况下荧光素酶活性的差异,我们可以验证miRNA是否真正调控了该靶基因。


2、转录因子调控验证

在一个研究中,要验证特定转录因子对某基因启动子活性的影响。构建一个含有该基因启动子的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并将它转染入细胞中。

当转录因子被激活并结合到启动子上时,会驱动荧光素酶基因的表达。检测到的荧光素酶活性增强表明转录因子成功上调了基因的表达。


3、ceRNA研究

竞争性内源RNA(ceRNA)通过竞争共享miRNA来调节彼此的表达水平。为了研究这一机制,研究者可能会设计一个实验系统,

其中包括两个荧光素酶报告基因,一个受特定miRNA调控,另一个不受调控作为对照。通过分析这两个荧光素酶的表达差异,

可以揭示ceRNA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miRNA的吸附效果。


4、检测潜在启动子/启动子核心区域

通过将不同长度的DNA片段克隆到含有荧光素酶基因的报告载体中,可以识别出启动子的确切位置和核心区域。


5、检测潜在增强子/抑制子等调控子核心元件

利用双荧光素酶实验可以帮助确定增强子或抑制子的核心序列,这些序列对基因表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6、探测启动子区潜在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

通过在启动子区域引入定点突变,然后观察荧光素酶活性的变化,可以推断出转录因子的结合位点。


7、研究启动子/增强子与转录因子的相互作用

当特定的转录因子与启动子或增强子结合时,会影响荧光素酶的表达,从而揭示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8、分析病毒/细胞相互作用

双荧光素酶实验还可以用来研究病毒感染过程中病毒基因与宿主细胞基因表达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关产品

猜你喜欢

当前客户在线交流已关闭
请电话联系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