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文章

食品安全事件监管和标准成重中之重

深圳瑞盛科技有限公司

2014/1/15 9:46:21

 

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带来信任危机

解读2013年国内食品安全热点事件时表示,1月的新西兰奶粉检出双氰胺,实际是使用含双氰胺的肥料造成的微量残留,远低于欧盟的残留标准,不构成健康风险;2月的“镉大米”,是因为在受镉污染的土壤上种植的大米,或使用这种大米制作米制品导致的镉超标问题,不是非法添加;3月的“美素”奶粉疑云,事实上是一起在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中典型的知假造假的违法犯罪行为。

 

 

食品监管需引入公共治理理念

 

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要打破多头管理体制,并不意味着职能部门要“单打独斗”,必须让社会组织和公民参与进来,形成全社会监管的合力

 

据报道,根据国家食品安全监管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的有关方案要求,广东省珠海市日前出台了相应的改革方案。根据方案,在食品安全从种养殖到餐桌的整个链条中,除了种养殖环节外,绝大部分的监管职能将交给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珠海市将成立食品安全监管的“三级机构”和“四级网络”,努力摆脱“九龙治水”与监管空白频现的困局。

 

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多头管理的情况确实存在。虽然,《食品安全法》要求卫生监督、食品安全、工商管理、质量监督等多个部门的职能,形成监管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并统一协调的监管格局。但由于食品安全管理难度大、成本高,各部门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监管逐渐由“谁都管”变成了“谁都难管”。就此而言,珠海市食品安全监管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的探索,有利于切实理顺现行监管体制。

 

对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必须引入公共治理的理念。作为当前公共行政学术界重要理论,公共治理是指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及私人组织或公众等主体对社会公共事务共同进行协调式管理,共同谋求公共利益zui大化的治理形式。当前,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要打破多头管理体制,变“分段监管”为“集中监管”,这并不意味着职能部门以“单打独斗”的方式就可以实现无缝隙的食品安全监管。要让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完善和发挥出威力,必须让社会组织和公民参与进来,形成全社会监管的合力。只有这样,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才能够更加严密和有效。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两年内完成整合

2013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全面启动食品标准清理工作,目前这项工作已基本完成,并实现了预期目标。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zui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的要求,国家卫生计生委将开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整合工作,基本解决现行标准交叉、重复、矛盾的问题;同时加快食用植物油、蜂蜜、饮用水、粮食等重点领域、品种的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修订,形成符合我国国情,与食品法典标准框架、原则、主要内容基本一致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

 

今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将组织实施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全国总膳食和食物消费量调查。国家食品风险评估中心副主任研究员严卫星介绍,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食品中有毒有害物、污染物的监测,包括食品中的农药、兽药、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对疾病的监测,主要针对食品中有毒有害物可能导致人类健康的损害。全国总膳食调查是要了解我国老百姓真正吃进去了多少。食物消费量调查旨在了解国人的膳食结构和每种食物的消费量。通过这3项调查整合,可以得出国人每天面临着多少食物中的有毒有害物质。

 

相关产品

猜你喜欢

当前客户在线交流已关闭
请电话联系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