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以“关键核心材料 创新平台资源”驱动成果转化新引擎

化工仪器网 2024-06-25 • 1821阅读
  【化工仪器网 时事热点】 在当今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新材料的研发与应用成为推动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版图上,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以其独特的“关键核心材料+创新平台资源”模式,成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力量。该实验室自2018年成立以来,始终紧扣国家发展战略需求,致力于搭建全链条创新体系,已成为松山湖科学城源头创新矩阵的排头兵和重要支撑点。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位于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中部,占地约1200亩,是广东省首批启动建设的省实验室之一。该实验室由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牵头,联合广东省科技厅、东莞市政府以及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共建,旨在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材料研发南方基地,成为未来国家物质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设之初,实验室引进了锂离子电池材料团队、水系锌基电池团队、高效晶硅电池团队等多个新能源创新团队,在下一代动力电池关键正极材料、高安全储能电池等领域取得了多项关键材料创新成果,延伸拓展直指未来产业。
 
  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松山湖材料实验室通过“关键核心材料+创新平台资源”模式,成功探索出了一套高效的转化机制。实验室紧密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聚焦新材料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通过引进和培育具有创新能力的科研团队,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科技成果。
 
  同时,实验室充分利用自身的创新平台资源,为科研团队提供从基础研究到产业转化的全方位支持。通过建设公共技术平台和大科学装置,为科研人员提供先进的研发设备和实验条件;通过打造创新样板工厂和粤港澳交叉科学中心,为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提供中试、熟化和市场推广等服务。这些平台资源的有效整合,为科技成果的转化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关键核心材料+创新平台资源”模式的驱动下,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已经成功孵化了多家高科技企业,推动了新材料产业的快速发展。例如,在能源材料与器件创新工场的建设中,实验室吸引了20多家新能源上下游优质企业入驻,开展技术合作和技术共享。这些企业通过实验室提供的创新平台资源,成功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实现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
 
  截至2024年6月,实验室创新样板工厂团队孵化成立产业化公司36家,产业化公司销售额、融资额逐年攀升,累计销售合同额超8.1亿元,其中18个项目融资超9.5亿元、市场估值超50亿元。
 
  未来,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将继续加强与企业的协同创新能力,打造一个更加完善的创新生态体系。实验室将进一步优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探索更加高效的转化模式,为科研人员和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和支持。同时,实验室还将加强与国际先进科研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引进更多高端人才和先进技术,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总之,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以“关键核心材料+创新平台资源”模式为驱动,成功打通了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成为推动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点击阅读全文

猜你喜欢

相关产品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