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存江:在地质检测的大道上以质量为引,以诚信为灯
——浙江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平台分析测试专家访谈系列
- 发布时间:2020-08-24
- 浏览次数:21072
成立于1957年的浙江省地质矿产研究所,是一家多学科的综合性地质科学和实验测试技术研究单位。作为一家纯公益性事业单位,浙江省地质矿产研究所既是国土资源部和浙江省地矿勘查、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的重点单位,也是国土资源部杭州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和浙江省非金属矿应用研究重点试验基地依托单位。
现位于青山湖科技城的浙江省地质矿产研究所
日前,中国化工仪器网记者特别采访到浙江省地质矿产研究所化学分析研究室主任——郑存江教授,所谈话题涉及“钛铁矿等8种标准物质研制”项目、近期完成的浙江省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以及郑教授对实验室管理和实验室人才培养的看法。
浙江省地质矿产研究所
意外结缘,分析化学研究生赶上地矿行业好时代
早在1985年,郑存江就负责并出色地完成了原地矿部重点科研项目子项目“化探样品痕量钽的快速富集光谱测定方法研究”。如今,转眼已过三十年,岁月在磨白郑存江鬓角的同时,也将他对行业的感情越磨越深。“其实,我学的是化学分析专业,刚被分配到地质系统时有几次想着转行。没想到,一步一步踏实地走下来,我对这个行业是越来越热爱,越来越离不开了。”
浙江省地质矿产研究所化学分析研究室主任 郑存江教授
从1997年被评为陕西省先进工作者,到2011年被评为国土资源部“十一五”科技先进工作者,郑存江获得过不少荣誉。但他仍记得,早些年地质行业发展的红火光景:“我被分配进地质系统的时候,正好赶上了国家地球勘探1:20万化探扫面计划实施。那时科研条件虽不如现在,我们的检测质量和工作效率也比不上今天,但可以肯定的是,我们对地质矿物检测工作充满了热情。在地质‘三光荣’口号的加持下,为了更好地完成地质检测工作,我们引入了许多进口仪器设备,同时也自主研制仪器设备。”
因地制宜,摸索适合南方的地质检测服务路子
中国地大物博所引起的社会文化、自然环境多样化,或许是中国人民引以为傲的,但同时,这也是一个异乡人难以攻克的关卡。
2005年,怀揣熟练矿物分析技术与丰富实验室管理经验的郑存江,从陕西西安来到相距1300多公里的浙江杭州,独立负责浙江省地质矿产研究所(以下简称“地矿所”)化学分析实验室管理工作。这个风尘仆仆赶到浙江杭州的西北汉子,开始带领着一帮年轻人承担实验室的房租、水电、仪器设备折旧损耗、工作人员工资等开支。
地矿所实验室工作人员及设备
面对“赤字”账本,郑存江一度愁到失眠:“我一直认为,身处技术服务行业,首先必须找准服务方向。浙江作为沿海地区,和西部、内陆不一样。浙江的经济更为发达,当时的土工试验、室内环境检测服务对浙江的地矿行业实验室或许并不适用。因此,我决定将地矿所化学分析的技术研究、开发和服务内容以地质矿物检测技术为基础,向环境监测领域去发展。”
于是,在郑存江的申请下,地矿所购入了台气质联用(GC-MS)仪器设备。面对领导的疑虑,郑存江虽无法保证这台昂贵仪器能在短时间内收回成本,但他坚信:地矿所的化学分析实验室想在浙江有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向农业、生态环境靠拢。“掌握精尖技术、培养人才与采购先进仪器只是个开始。当这一切都被我们所掌握或汇集在一起时,我们就需要更进一步地消化它、分析它、甚至提高它。同时,还需研发新技术、新产品。”此后,在郑存江的领导下,地矿所实验室逐步承担起浙江省各大土地质量调查项目的前期试点工作,及其它小型科研项目。
实验室中的仪器设备
在计划初步获得成功后,郑存江有了底气继续向前:“我想着该再往环保方向靠一靠了。”郑存江与同事们讨论过这一想法时,也曾遭到质疑。当时,大家都认为矿物检测分析工作与环保工作是两码事。“这一点,我明白。但是我想着,可以从地矿所的检测技术入手,从让环保单位了解我们的能力、知晓我们提供的服务开始,一步一步向前发展。”
果不其然,机遇来了。2009年,地矿所接到了全国国控点土壤污染调查浙江省土壤污染调查项目的土壤中66项金属量检测工作,并良好地完成了该项目土壤粒度检测工作以及土壤样品制作工作。因此获得了业内人士的高度认可,同时打响了其在土壤检测与土壤样品制作上的名声。
迎难而上,高质量成果成就地矿所二次华丽转型
郑存江告诉记者:“地矿所现在所有成就,都来自一点一滴的积累。”自实现地质矿物分析向地质检测的初步转型后,地矿所除承担了浙江省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浙江省农业“两区”土壤污染监测、交流电弧直读发射光谱仪研制及产业化、科技部重大仪器设备专项“基于质谱技术的全组分痕量重金属分析仪器研发和应用示范”中的“岩石中稀土、稀有稀散元素含量及其赋存状态研究”(2011YQ06010009)课题等大大小小的土壤分析检测工作与科研项目外,还完成了17项国家标准的修订与5项行业标准的制定。
地矿所研制的国家一级标准物质
2015年7月,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曾向项目承担单位浙江省地质矿产研究所出具了国土资源部科技项目成果登记证明书。这意味着,历时多年的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钛铁矿等8种标准物质研制》,在那一刻正式结题。据介绍,该项目于2009年受国土资源部批准立项金额807万元,由8个课题组成。在其中承担了《成矿区带沉积物成分标准物质研制》课题研究的地矿所,成功研发出11个标准物质,并获得了国家一级标准物质证书。这一成就,在地矿所的发展历史上。
2018年9月,地矿所还圆满完成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总体方案》和《浙江省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实施方案》中浙江省农用地土壤污染详查工作,并收到了来自浙江省环保厅的感谢信。据郑存江教授介绍,地矿所于2017年初按照三部委要求组织了检测实验室资质申报,并顺利通过盲样考核和三部委联合专家现场检查及再次盲样考核。经认可,地矿所承担了检测领域范围包括土壤重金属、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可提取态、土壤有机、农产品重金属等全部项目。针对土壤详查项目,三部委制订了专门的流转和收样流程、样品制备要求、分析方法技术规定、质量控制要求和数据上报系统。这其中的艰难险阻可想而知,但检测人员们仍竭尽全力、积极应对挑战,终实现了地矿所实验室从地质检测向环境监测的华丽转型。
实验室中的待测样品
郑存江回忆道:“为快速度、高质量地完成该项工作,截至今年九月底,地矿所的检测人员大多放弃了休息。工作中,任何一个检测人员的工作质量、任何一台仪器的工作状态,都需要严格把控。一份土壤样品中有砷、汞、锡、镉等十几个元素,而每个检测人员每天又需测定大量样品。甚至,同时测定的样品,有时又要接受不同的检测项目。为保证终数据不出错,我们只有在分析工作中仔细再仔细,同时不间断地完成审核数据工作。”能够吃苦和敢于挑战,是地矿所科研人员在前行过程中所必须做到的两点。只有这样咬着牙不断坚持、突破自我,终才能得到满意的结果。
齐驱并驾,在贯彻质量的同时注重能力建设与人才培养
如果说,土壤检测是人们了解土壤环境的基本手段,那么土壤检测数据就是人类推进土壤治理、保护工作的重要筹码。同时,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作也将直接关系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的成效,这与环境保护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在地质检测领域稳步前行三十余年的郑存江教授,也在接受采访的过程中说出了他保证实验室工作质量的多个管理秘诀。
在实验室中辛勤劳作分析人员
“将质量贯彻在管理中”是郑存江坚持多年的实验室管理准则。地矿所实验室管理体系中的质量贯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一、不雇佣临时工作人员;二、根据可行性高低接受工作任务,拒绝唯利是图;三、严禁数据造假。为严格控制工作质量,地矿所采用密码加入标准样品和重复样方式监控质量。这意味着,分析人员无法知道土壤样品中各元素的标准含量和重复检查样,从而杜绝了分析人员在样品分析过程中先入为主的可能性,同时也使数据造假成为不可能。
“短时间内完成高难度、高强度的工作,是一个实验室综合能力的体现。健全的管理体系只是能力建设工作的一部分。在接到项目时,对方希望我们能在一个月内检测完一万个样品都是常有的事情。这时候,还将涉及到实验室所配备仪器设备的先进程度,以及实验人员的能力水平。”郑存江说道,“随着地矿所实验室科研水平与人才素质的提升,我们现在已经能一个月内完成过去半年的工作量。”
实验室中接受检测的样品
另外,郑存江教授还再三强调:“人才培养,是实验室能力建设的关键。”这也是地矿所各实验室在承担生产、服务项目中,仍旧坚持做科研项目的原因。“我们所做过的科研项目,使实验室分析团队拥有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与扎实的技术储备。这样一来,遭遇的难点时,我们便能快速攻克。与此同时,检测人员也能够在科研项目中不断磨练,获得更快的成长。”
不仅如此,郑存江教授还十分注重减轻员工劳动强度和优化实验室工作环境。这一点,地矿所实验室中体型较小的量杯、洁净的地面、摆放整齐的工作工具与待测样品都足以证明。“在土壤样品检测工作中,我们用酸量只有几毫升,不仅质量一点没下降,检测人员工作起来也更省力了,检测过程也更环保了。”讲这句话时,始终谦和的郑教授脸上浮现出了少有的骄傲神情。据介绍,郑存江担任地矿所化学分析研究实验室主任的12年里,仅有两人离开,一人由于家庭原因,一人则因为工作调动。
后记:
如果将地矿所化学分析实验室比作一辆飞驰在道路上的汽车,那么郑存江这就是车内的驾驶员,他牢牢把握着实验室的“奔驰方向”、控制着实验室的“前进速度”。如今,距离郑存江步入地质检测领域已过去了三十年的时间。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在这漫长的三十年里,郑存江始终踏实、稳健地在地质矿物检测领域研究的大道上行进着,身体力行地将“诚实守信,质量”的理念传播给后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