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科研者星辰百万 她是闪耀在茶产品质量安全领域的光辉
——访安徽农业大学茶与食品科技学院教授侯如燕
- 发布时间:2022-03-08
- 浏览次数:15783
她,是女儿、是妻子、是母亲,更是她自己。
她热爱、她担当、她钻研,她坚持不懈。
她是全国百万女性科研从业者之一!
恰逢“三八”国际妇女节,化工仪器网将目光聚焦于科研行业中的女性从业者,展现时代之下职业女性的“铿锵”人生。此次我们邀请到了安徽农业大学茶与食品科技学院的教授侯如燕,来给大家分享她的职业故事。
主动请缨 “危急”形势下选择入局
正所谓“宁可三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茶叶从唐朝开始就是我国民众生活中的必需品,在农业社会中的地位和粮食等同。同时,茶叶这种神奇的“东方树叶”一度是我国“丝绸之路”上的大宗商品,在对内对外的贸易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侯如燕与茶叶的结缘始于20多年前,当时我国的食品安全意识不强,技术也远不如现在发达,与茶叶质量相关的标准体系也尚未形成。当时欧盟对茶叶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已超过200余项,而我国的只有9项,因此我国出口到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茶叶屡因农残超标问题被扣留,中国茶叶在国际上的声誉远不及现在。
“茶叶进口国不愿花费大量资金对一种不属于本土生产的农产品进行风险评估,相反的还可通过制订一些比较苛刻的限量标准,利用绿色贸易壁垒和技术壁垒来压低茶叶价格。”侯如燕说,“而茶叶出口国多是发展中国家,由于食品安全意识、经济、技术等方面落后,一旦欧盟等发达国家提出新的农残限量标准,我们只能选择改变农药的使用品种来被动应对,在茶叶出口贸易中始终处于被动局面。”
那时,侯如燕清楚地意识到,扭转中国茶叶贸易在国际上被动局面的立足点在于提高国内的农药残留分析技术,建立高灵敏度的分析方法,形成一套完善的农残检测体系。在这样的背景下,侯如燕开始了茶叶农药残留分析方法学创新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研究工作。
经过多年的研究,侯如燕不仅参与完成农药残留检测方法国家标准(GB/T 23379-2009)、农业行业标准方法(NY/T 1724-2009)等标准的制定,合作开发了“利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评价多类农药在新鲜农产品中的渗透行为”“利用UPLC-QTOF-MS法快速测定茶叶中134种农药残留”等一系列分析方法,并承担了“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山区茶园生态绿色增效栽培关键技术研发与集成”子课题“茶鲜叶中菊酯类和有机磷类农药残留快速检测”。
厚积薄发 在积累中拓展事业
除了茶叶之外,另一个与“茶”有关的山茶属植物——油茶,也是侯如燕的重要研究对象。油茶是我国重要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所生产的茶油是优质的食用油,它的不饱和脂肪酸远高于生油、大豆油、菜籽油等传统油料作物,维生素E含量也是橄榄油的两倍,素有“东方橄榄油”的美誉。
然而茶油的产业链不仅限于食品行业,它加工后剩下的茶饼粕既可以作为农药,也能作为肥料用于农业,油饼粕中提取的油茶皂苷也拥有较强的生物活性,在医药行业有着相当大的前景。
侯如燕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茶皂苷的纯化工艺、生物学活性等领域,在“采用大孔树脂法纯化油茶皂苷的工艺条件”中,她考察了大孔树脂对油茶皂苷的富集作用,并筛选出一种适合茶皂苷生产的国产苯乙烯树脂——AB-8型树脂,优化工艺后得到了质量分数高于80%的油茶皂苷。
做科研不是一蹴而就的,厚积薄发的重点在于积累,大孔树脂法纯化分离技术等应用于油茶皂苷纯化工艺的发明,为侯如燕对油茶的后续研究提供了技术基础,同样的正是之前茶叶研究中的“磨炼”,才让她拥有了研究油茶的“武器”。从茶叶到油茶,拓展的是研究领域,不变的是专注科研的初心。
静心科研 不被传统家庭模式所定义
近一个世纪以来,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妇女的各方面的权益和地位得到了保证,“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家庭生存模式已经成为历史,全社会女性就业比重也持续保持在四成以上。在从业者性别比重较为不平衡的高级专业技术行业,全国455.3万从业者中女性比重也在2017年达到了39.3%,而在研究生层次的科研第一线,女性比例更是超过了50%,是是名副其实的“半边天”。
然而,大多数女性在职业生涯仍然面临着家庭与工作如何平衡的问题,在孕育下一代、照顾家庭方面,女性的重心会不自觉地转移到家庭中,因此在职业上的精力就会相对减少,这也是包括侯如燕在内的很多职业女性在职业生涯中遇到的最大问题。
“女性在工作中相比男性而言劣势较为明显,要面临的挑战较多,要照顾家庭、生育孩子,精力会分散很多。相对较好的是社会和家庭期望值比较低,工作压力相对较小,可以更为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做的领域来慢慢完成。”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在侯如燕看来,“母亲”与“职业女性”这两个身份并不是二元对立的,恰恰是这样的双重身份使得她能够静下心来专心科研工作。
任何一个学科都不是单独存在的,就拿茶与油茶的研究来说,其中涉及到农学、医学、仪器检测等诸多领域的知识,科研中遇到难题在所难免。侯如燕就曾在2014-2015年间以马萨诸塞州立大学阿姆赫斯特分校访问学者的身份在外访学。
“对于一些领域的难题,要在坚持不断的学习中逐渐进步,包括与同行之间的积极交流、出国访学等方式来弥补不足。”
后记
女性与男性在生物学上没有任何智力差别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共识,钻研科学也不再是男性的“专利”,中国百万女性科研从业者用自身的存在向当代女性展示了一条科研的璀璨“星河”,鼓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女性将科研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
作为全国百万女性科研从业者之一,侯如燕勇敢地选择了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不断钻研,在中国的茶叶质量安全检测、油茶提取纯化与生物活性医学研究领域闪耀着自己的光辉!
“在国际妇女节即将来临之际,祝愿各位实干并担当的职场女科学工作者,工作顺利,家庭美满,生活幸福,有坚强的后盾,创造更加辉煌的成绩!”在采访的最后,侯如燕说道。
人物简介
侯如燕,女,1971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优秀女茶叶科技工作者。1996年7月毕业于郑州轻工业学院,获食品科学与工程学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安徽农业大学,获茶学硕士学位,2011年7月获茶学博士学位;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MHERST(马萨诸塞州立大学,阿姆赫斯特分校)访问学者。
现任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茶叶化学安全与绿色防控团队PI,兼任安徽省市场监管局食品质量安全咨询委员会特聘专家,目前主要从事天然产物研发与食品营养与安全方面的研究。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部星火计划、子课题、安徽省科技重大专项、安徽省特色产业发展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国家标准等项目近20项。
完成农药残留检测方法国家标准(GB/T 23379-2009),农业行业标准方法(NY/T 1724-2009);发现了多种油茶皂苷类结构及其生物学活性;开发了一系列食品农药残留检测方法,并在食品农药残留风险评估方法与关键控制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并食品茶叶产品溯源方面有了创新性进展。
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项,转化专利4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80余篇,近5年来在Environ. Sci. Technol., J. Agric. Food chem., Food Chem., Anal. Chem. 等环境、食品主流及分析化学期刊上发表SCI收录论文40余篇,其中Top 期刊论文23篇,为Food Chem. J. Agric. Food chem.等多家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的荣誉审稿人。获安徽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黄山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