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订量:
绝缘子电阻带电测试仪FECT-30D
免费会员
生产厂家扬州市菲柯特电气有限公司主要经营数字双钳相位伏安表,变压器直流电阻测试仪,回路电阻测试仪,电缆故障测试仪,微量水分测定仪、高压试验设备、分析仪器、仪器仪表、绝缘材料、滑触线、电加热器、真空滤油机系列产品,是电气领域集科研、开发、生产、经营、服务于一体的企业。公司地处风景秀丽的千年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扬州市,隶属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毗邻长江,交运便捷。公司创建于1998年初,拥有*的技术,*的设备,完善的检测手段,优质的服务。公司产品质量达到国内外同类产品的*水平。产品覆盖电力系统发、输、配、用等各个层面,广泛应用于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的各级电力发电厂、变电站以及石油化工、冶金等大型厂矿企业。目前公司正迅速发展,逐步实现着企业的奋斗目标。
扬州市菲柯特电气有限公司的宗旨是“质量为本,用户至上,信誉*,服务*”。我们愿以优质的产品,合理的价格、完善的服务为广大顾客提供服务,“团结拼搏、敬业奉献、与时俱进、挑战未来”是菲柯特公司多年来培植的企业文化。在持续发展过程中,菲柯特公司将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以满足市场需求作导向,以用户满意为目的,以科技创新求发展,以严格管理增效益,锐意进取,不断超越,积极为和谐社会建设作出贡献。
衷心感谢新老客户和各界朋友的关心和厚爱,热忱欢迎各位领导、专家光临指教!
绝缘子电阻测试仪
一、绝缘子电阻带电测试仪FECT-30D产品简介
高压输电线路绝缘子绝缘电阻值的大小,是直接关系到线路安全稳定运行的大问题。绝缘子一旦出现零值或脏污,就必须进行清洗或更换,否则就会造成闪络跳闸事故。目前,检测绝缘子的方法和工具很多,但是都属于定性检测,不能准确检测出每一片绝缘子的绝缘状况,起不到预防检测的作用。而绝缘子电阻测试仪(以下简称测试仪)是高性能定量检测与分析的仪器,该仪器操作方法简单、快捷,能够带电定量地准确测量出每一片绝缘子的电阻值,同时能准确区分已经漏电但尚未击穿处于临界损坏的绝缘子,并将测量结果以数据形式实时记录存储显示,对低值绝缘子能自动报警。
绝缘子电阻测试仪是在FECT-30绝缘子电阻测试仪的基础上升级而来。实现了在带电情况下测量绝缘子电阻,并增加了存储查询功能,可以自动以杆塔、相别、串号为单位存储所测绝缘子阻值,便于快速测试和后期查询。同时可根据不同气象条件下对整串绝缘子的检测数据,分析整串绝缘子在不同气象条件下的绝缘状态,为查找不明原因的闪络事故提供了一个有利的手段;还可根据整条线路的全部检测数据,实现对整条线路绝缘子进行统计分析,从而了解整条线路绝缘体系的安全性,并对其进行有效的评估,根据评估结论进行绝缘体系的改造与建设。
二、测试仪设计说明
1、 本测试仪低值报警提示是依据电力检测安全标准规程设置,绝缘电阻值低于500MΩ即为低值绝缘子,检测时自动报警提示。
2、 本测试仪可存储测试结果
按照所测杆塔实际情况,直接在测试仪上手工进行设置,设置杆塔号,串号和相别。设置完后可开始进行测试,仪器自动存储所测结果。后期可按所设置的杆塔号,串号查询相应的测试结果。
三、使用保管注意事项
1.应在干燥天气进行检测;
2.使用前检查测试仪电量是否充足;
3.使用本测试仪带电检测绝缘子时应遵守DL 409-91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
4.不得使用该测试仪带电检测少于三片的绝缘子;
5.带电检测35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绝缘子时,当发现同一串中的零值绝缘子数达到表2时,即应停止检测。如果绝缘子串的总片数超过表2的规定时,零值绝缘子片数可相应增加。
表2 一串中允许零值绝缘子片数 电压等级(KV) | 35 | 63(66) | 110 | 220 | 330 | 500 |
绝缘子片数 | 3 | 5 | 7 | 13 | 19 | 28 |
零值片数 | 1 | 2 | 3 | 5 | 4 | 6 |
6.在检测过程中两探头间有高压,严禁人体接触;
7.安装或调整探头时,必须在关闭电源三秒后操作;
四、绝缘子电阻带电测试仪FECT-30D主要技术参数
产品名称 | 绝缘子电阻测试仪 |
型 号 |
|
适用范围 | 35~500kv高压输电线路盘型悬式绝缘子带电(或停电)检测 |
测量范围 | 10~5000ΜΩ |
测量误差 | ±10% |
显示方式 | 2.4寸触摸屏 |
电 源 | 7.4V可充锂电池 |
连续使用时间 | 不小于7小时 |
待机时间 | 30小时 |
使用工作条件 | 环境温度:-25℃~+40℃ |
相对湿度: | ≤75% |
大气压力 | 86KPa~106 KPa |
贮存条件 | 环境温度:-40℃~+55℃ |
相对湿度 | ≤90% |
大气压力 | 86KPa~106 KPa |
整机重量 | 260克 |
外形尺寸 | 长×宽×高(165×120×30)mm |
执行标准 | Q/HDSLE001—2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