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钟,带你了解色谱!
时间:2020-12-24 阅读:2896
色谱的由来
色谱法是一种重要的分离分析方法,它是根据不同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具有不同的分配系统或吸附系数而实现分离。
1903年,植物学家Tswett茨维特提出了一种分离现象,他利用石油醚提取植物中的叶绿素,将碳酸钙装入玻璃柱管中,然后把叶绿素的石油醚提取液倒入玻璃柱中,再利用纯的石油醚进行淋洗,这样不同的色素按吸附顺序在玻璃管内形成相应的彩色环带,后来称为“色谱图”。
色谱的分类
按两相的物理状态可分为:气相色谱法(GC)和液相色谱法(LC)。气相色谱法适用于分离挥发性化合物。GC 根据固定相不同又可分为气固色谱法(GSC)和气液色谱法(GLC),其中以 GLC 应用广泛。液相色谱法适用于分离低挥发性或非挥发性、热稳定性差的物质。LC同样可分为液固色谱法(LSC)和液液色谱法(LLC)。此外还有超临界流体色谱法(SFC),它以超临界流体(界于气体和液体之间的一种物相)为流动相(常用 CO2),因其扩散系数大,能很快达到平衡,故分析时间短,特别适用于手性化合物的拆分。
按原理分为吸附色谱法(AC)、分配色谱法(DC)、离子交换色谱法(IEC)、排阻色谱法(EC,又称分子筛、凝胶过滤(GFC)、凝胶渗透色谱法(GPC)和亲和色谱法,此外还有电泳。按操作形式可分为纸色谱法(PC)、薄层色谱法(TLC)、柱色谱法。
色谱法的原理
色谱法的分离原理是:溶于流动相中的各组分经过固定相时,由于与固定相(stationary phase)发生作用(吸附、分配、离子吸引、排阻、亲和)的大小、强弱不同,在固定相中滞留时间不同,从而先后从固定相中流出。又称为色层法、层析法。
色谱的发展及应用
液相色谱法开始阶段是用大直径的玻璃管柱在室温和常压下用液位差输送流动相,称为经典液相色谱法,此方法柱效低、时间长(常有几个小时)。
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是在经典液相色谱法的基础上,于 60 年代后期引入了气相色谱理论而迅速发展起来的。它与经典液相色谱法的区别是填料颗粒小而均匀,小颗粒具有高柱效,但会引起高阻力,需用高压输送流动相,故又称高压液相色谱法(High Pressur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又因分析速度快而称为高速液相色谱法(High Speed Liquid Chromatography,HSLP)。也称现代液相色谱。
HPLC的优点
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作为有机化学分析的重要手段之一。被广泛用于合成化学、石油化学、生命科学、临床化学、药物研究、环境监测、食品检验及法学检验等领域。具有以下优点:
(1)分辨率高于其它色谱法
(2)速度快,十几分钟到几十分钟可完成;
(3)重复性高;
(4)高效相色谱柱可反复使用;
(5)自动化操作,分析精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