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制式培养箱处于平衡状态时,霜和冰的形成以及如何除霜?
时间:2013-01-17 阅读:3296
霜和冰是怎样形成的呢?又如何除霜呢?业内基本采用了电热除霜或热气旁通除霜的办法,其实四通阀效果更好,
但成本高,不好设计。
下面是5种zui常见的结霜现象:
1、缺氟(高压管结霜导致蒸发器结霜)
2、管道瘪曲(导致节流结霜)
3、内风机不工作(蒸发器冷气不蒸发结霜)
4、滤网,蒸发器脏(导致风堵蒸发器结霜)
5、气温低,0℃以下结霜(强制制冷 结霜 )
在化霜过程中,翅片上的水还有没有*汽化干净,机组又进入了下一轮制冷程序,机组又开始结霜,而霜就成冰了。空气中残留下来的是霜,而翅片上残留下来的水在低于0℃时就形成冰了.翅片上的水还没来得及汽化一旦结
冰,除也除不掉了,这时机组高、低压都没有了,此时对压缩机损坏zui大。如果是螺杆式压缩机那就更惨了,因为螺杆式压缩机是压力供油,高低压一旦没有,就像心脏缺血一样,后果严重.在5℃时培养箱的制冷效率就比较低,加上化霜耗能20%,再碰上融不掉的霜,那机组的寿命危险了,能效比也就的大打折扣了.培养箱在平衡状态产霜是必然的,我们在使用空调的时候会发现外机结霜,化霜,而室内机主要靠电辅助加热室内温度。同样培养箱结霜就要除霜,化霜。换热器设计系统的配置,可以延缓结霜,降低结霜对培养箱制冷性能的影响,可以使机组结霜慢一点,结霜后对机组性能影响也慢一些。干工况下不可能结霜,零度工况下是可以结霜的。当蒸发器温度通过蒸发器的空气降到空气温度时,空气中的水分子就存留在翅片上。而零度工况对机组换热是有利的,具备显热和潜热,干工况交换时是显热交换,零度工况时就是潜热交换了,如果零度工况时蒸发器的表面温度低于0℃时就会结霜。蒸发器表面开始有微霜时,对换热器的效果是有所提高的,它能强化排热,蒸发器表面呈现毛刺状,但是随着霜层的加厚,空气流通的阻力增大,势必阻碍空气的流通,蒸发器是通过空气吸热,而空气流量减少,吸热量也同样减少,这时机组性能就开始削减。
那么怎样在设计中使双制式培养箱克服这一难关呢?
通过多年的实践发现:
1、可以增加风机转速,使排风量加大,结霜过程是先钢管结霜,后蒸发器翅片结霜,再蒸发器内侧结霜。
2、换热面积增大,蒸发温度与环境温度的温差就比较小,这时就不容易结霜。
3、应用小循环系统使机组得到休息。缩减其化霜的时间,并且确保能效比的提高。这样做肯定要增加成本。蒸发
的负荷大小决定冷凝面积。还可以加大翅片的间距和表面处理,翅片距离越小,越紧凑,风扇阻力就大,而制冷
效果,空间利用率都很好。但结霜时容易将空气流通道堵起来。翅片间距越小,堵得越快。因此翅片间距增大可
延缓结霜,那么如何选择翅片距离呢?这就是一个值得推搞的问题了,
怎样除霜呢?
1、四通阀转向,把制冷变成制热,蒸发器上有霜,让系统反过来工作,蒸发器变成冷凝器,让加热的水把霜 化
去,这是一种常用的方法。空调化霜也是采用这种方法。
2、热气旁通除霜、即将蒸发器上的热量转换到化霜上来。
四通阀化霜要优于热气旁通阀除霜。四通阀除霜是将已产热水转换过来除霜,除霜力度强可以让霜体结得厚一点
再去除。热气旁通除霜对系统冲击小,但力度比四通阀除霜弱,可以让热气旁通除霜的次数多一些,结霜体薄一
点,化霜时间长一些,。无论采取哪一种除霜方式,除霜的控制方式很重要,如果用热气旁通的方法做四通阀降霜
系统,霜体可能除不掉,因此每个方法都有利有弊。除霜的方法不同。注定控制除霜的方式也就不同。zui简单zui
原始控制除霜的方式是定时除霜,大约40左右分钟,机组就进入除霜阶段,无论有霜无霜,照常工作,这种除霜
控制简单而且成本低。.定时除霜加温度除霜,当温度和时间到设定值时就开始化霜。这要求做到何时除霜,那
个温度下除霜,什么情况退出除霜?早不行,晚也不行,没除干净更不行。因为除霜的时间越长,制热的时间就
越短,而多次除霜使机组冷凝温度飑上去对机组也不利。定时除霜加温度除霜加湿度除霜,当温度和时间及湿度
都到达设定值时才开始化霜。而且必须湿度先决。此方法可靠性比较高,但是技术配合和成本也比较高。在采用
除霜时还应当注意机组容量和水箱容量之间的关系,一般而言,空气能热泵热水器结霜时间大约在40分钟左右,
如果你在这40分钟左右就把水做好,就是机组要结霜那也不怕了,因此这里特别强调小循环系统对化霜是有很大
的好处的。并且还可以节约大部分耗能高COP值。故此对于大循环或者是小马拉大车式的用一台小机组对着一个大
水箱拼命工作,后果谁都清楚。机组的运行方式,控制方式,以及配置方式都是直接影响化霜以及设备寿命的重
要因素。
可靠性和效率是矛盾的,可靠性要高,效率也要求高这是比较难设计的。这就必须对不利工况点进行处理,要使
机组在高温状况和低温状况下处置得当,这*可以办到。但让R22制冷剂做55℃热水是很困难的,在冷凝温度
57--58℃时,蒸发温度就超界限工作。
2010年,R22将被*直至淘汰。因此新制冷剂的广泛使用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