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要在“原始创新”上做文章
时间:2011-09-22 阅读:1427
中国制造业总是被冠以“低技术、低档次、低价格”和“假冒伪劣”的帽子。难道中国制造业的整体水平就这样低?中国制造业就不能生产出高质量、高技术的产品?
可是,我们在航天、深海勘探、高速列车等天上飞的、水下游的、地面跑的,哪样也不比国外差,很多领域甚至远远超过*。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培养了大量的成熟的产业工人,积淀了丰富的工业发展经验,当然也面临资源和环境的巨大挑战。
作为“十二五”工业发展的重点——转型和升级,无疑是我国制造业走向成熟,参与竞争的重要机会,我们要敢于抵制“仿冒”的诱惑,在“原始创新”上大做文章。
“模仿”是工业化初期的产物
任何一个工业化初始国家在缺乏技术、经验、人才的情况下,要想发展制造业,的选择就是“模仿”。其实,模仿本身并没有错,因为有了“模仿”,才会推动科学技术的不断倒逼。而任何一项新技术的生命周期都是非常有限的,zui快的可能就短短几天时间就退出了历史舞台。电子行业、手机通信行业变化zui为明显。10年前,是摩托罗拉时代;5年前是诺基亚时代,现在是苹果时代和黑莓手机时代。
10年前的电视机是显像管时代,现在是液晶时代。
“仿冒”的代价虽然很低,但是如果一个国家的产业化长期依恋模仿和复制,而没有突破性的创新的话,这样的产业是缺乏竞争力的。
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工业化进程中,也别无选择地走上了“复制”和“模仿”的路子,奠定了今天“世界工厂”的地位。近些年,我们也已经高度重视创新对制造业的改进和提升,以及知识产权保护、节能与资源综合利用在工业化的渗透。
据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布的报告显示,2010年*申请数量总共为16.29万件,其中,美国44855件,居世界申请量*;日本32156件,居第二;德国17171件,居第三;中国12337件,居第四;韩国9686件,居第五。由此可见,在创新国家战略中,中国已经开始行动起来,并且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可是,我们庞大的申请,仅仅是*长征的*步。目前,我们的中主要还局限在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方面,而且这些基本上还是中国,获得欧美国家认定的却非常少,发明则更少。由此看出,我们的科技水平还停留在外观设计和简单创新的阶段。我们的不少创新还停留在集成创新阶段,真正原始创新的东西还非常少。
“原始创新”需要经历科技革命
不管外界怎么评价,客观地说我国高铁是成功的,我们在“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再创新”的路子是值得肯定的。当然,我们的创新目前还主要采取的是“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和“集成创新”两种模式。
至于原始创新,由于目前人才缺乏,基础薄弱,创新动力严重不足,创新能力依然落后,还需要一个过程。
世界上的电子产品、通信产品、服装鞋帽等消费品几乎都在我国代工生产。令人不解的是,既然我们有这个生产能力和熟练的产业工人,为什么我们不去培育自己的品牌,组织科研团队,建立自己的企业王国?甚至我们一些小企业宁愿冒着“侵权”的风险,也要去模仿和复制别人的产品,也不愿意自己创立品牌。
任何一项新产品的研制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人才和市场推广,而且风险性极大,是大多数代工企业所不愿意涉及的;一些仿冒企业尽管看上去复制水平很高,但是往往中看不中用,内在品质却达不到正规产品的质量水准;很多企业都希望大胆创新,有自己的主导产品占领市场,但是由于我们工业化起步晚,无论人才、技术、环境,还是综合实力都远不能和企业抗衡。
国家竞争力的提高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撑,仅仅依靠“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和集成创新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更多的是原始创新。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我们要抓住国家“大力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十二五”工业转型和升级、“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等政策实施的大好时机,加快新兴产业的研发和创新,推动新兴产业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提升。
当前,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等新兴产业在技术上并未成熟,给我们留下了巨大的空间和试验基础,我们应该以严谨的工作作风,务实的精神,大胆地探索,而不是局限在外观包装、结构调整等方面简单组合。我们始终认为,原始创新是一场颠覆性的科技革命,不是简单技术的叠加。比如,新能源汽车当前还主要局限在电机、电池、电控的技术突破上,可是就技术突破谈技术突破往往是很难真正实现突破的。
中国制造业敢于抵制“模仿”诱惑
“代工”固然简单,但是风险也不可忽视;“模仿”虽然zui捷径,但却是对知识产权的极为不敬;转型和升级固然困难重重,但是转过去就是一片蓝天。
中国制造业发展到今天,已经培养了大批的产业工人,产业基础已经非常雄厚。随着周边国家工业化的起步,我们传统的低廉的劳动力优势正在渐渐失去,大量劳动密集型的低附加值产业也正在向周边国家转移。如果我们坚守过去的生产模式,可能我们将举步维艰。
中国制造业再发展应该开始新的变革和反思,唯有自主创新,积极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培育大批创新人才,才是发展之道。而且,我们的创新要放弃“仿冒”和“复制”,全社会要树立尊重知识产权的理念。
创新是需要勇气的,也是需要时间的。任何一项重大的科技创新都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成功的,我们要耐得住寂寞,沉得住气,在思想上做好准备,做好基础性工作。在政策上,国家应该集中扶持一批涉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科研项目,给予积极的经费支持,应该大胆地鼓励民间科研和企业科研。凡是,具备条件的研究机构都应该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
实践证明,我们只有在原始创新方面淌出一条路子,国家竞争实力才可能进一步增强。
“世界工厂”的帽子不可能短时期扔掉,也没有必要扔掉,但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有大量的原始创新技术和产品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我们一直坚持认为,科技是制造业的生存基础。至于品牌和经营管理,那是企业的辅助工具。
创新是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我们要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更多的“原始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