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压吸附制氧机的投资建议
时间:2012-05-18 阅读:1246
从2002年底开始,国家开始对五个行业进行宏观调控,对企业投资的限制更加严格,规定了种种底线,特别是对高能耗、低附加值的中小型企业国家*的态度很明确。多年的宏观调控现在已经大大的见效,中小型企业大面积地停产缩水,即便是国家保护的一些大型企业也受到大气侯的影响,在保本和亏损之间徘徊。在这样的大气候下企业要生存,除了在产品品种和质量上下功夫外,还要靠挖内功向管理向成本要效益。采用变压吸附制氧符合国家*节能减排和企业降低成本的要求,符合国家和企业长期发展的根本利益。习惯了低温深冷制氧的企业,认为它有技术含量,并且操作了多年非常熟悉,有感情;认为变压吸附是个“傻瓜”机型,技术含量不高。生产线上的同志也是习惯了使用高纯度的氧气,认为纯度高速度才快。实际上这是一个误区。纯度高低与制氧成本是有关系的,与生产线成本更有关系,这在前面我们已经做了阐述。
变压吸附技术近几年发展得很快,一部分投资者还停留在四、五年前对变压吸附的认识上。这个认识在当时反映了的变压吸附客观状况,但在今天已经落后于现实了。当时因为受关键技术的制约,工艺落后、装置小、能耗高,zui大也只能做1000NM³/hO2,能耗≥0.5KWh/M³O,大多还是实验产品,稳定性差,问题较多。而现在随着制造技术瓶颈的突破,国内分子筛的研制成功和国外锂分子筛的引进,使得能耗大幅度降了下来,由原来的0.5KWh/M³O2降到了0.35KWh/M³O2;切换蝶阀的研制成功和国外切换蝶阀的引进,使机组运转的平稳性得以大大改善,机组运转安全、平稳、可靠,工艺水平也大大的提高了,今天的变压吸附,已经具有了水平的能耗指标和工艺水平。
2.关于进口和国产LI分子筛的选型建议
这实际上也是关于变压吸附制氧机投资问题的延伸。
产生“国产LI分子筛的能耗是进口LI分子筛的两倍”说法的原因应该是出自国外分子筛厂家按照习惯的“空氧比”说法来推断的。所谓“空氧比”就是空气和氧气的产出比,是国外分子筛厂家比较直观的一种习惯说法,主要目的是宣传自己生产的分子筛虽然价格高但是质量好、能耗低,投资效益高。比如某国外分子筛厂家说他们生产的分子筛“空氧比”是6~8:1,说国内的分子筛“空氧比”是11~12:1,依据这种说法推断出来采用国外分子筛与采用国内分子筛能耗指标比例是1:2。我公司认为能耗问题不能这么简单按照“空氧比”的说法来推算。国外分子筛“空氧比”是不是6~8:1,国内在运行的装置,采用径向吸附床的装置应该是可以达到的,采用轴向流吸附床的应该是达不到的,而现在的装置主流大部分都是轴向流吸附床,因此是达不到6~8:1的;国内的分子筛“空氧比”是不是11~12:1,跟采用的吸附床结构也很有关系,采用轴向流吸附床的装置从在运行的来看应该还不止这个指标。实际上能耗指标应该是一个综合因素,“空氧比”是重要因素之一,但不是*因素。决定一套装置的能耗指标的大小不光是分子筛,还有装备制造质量,工艺水平,环境气候,实际操作等,还有实际的氧气收率大小。从我们承制和看到的变压吸附制氧装置来说,国外和国内装置的氧气收率和能耗指标是相近的,不存在有较大差距。但是分子筛现场用量存在差异这也是不争的事实。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认为流程组织是一个问题。除了流程组织外,国外分子筛的某些性能主要参数是比国内高一些的,比如氮气吸附量这个重要指标,国外分子筛是比国内分子筛略高一些的。这就存在吸附性能上的差异。虽然国内分子筛在其他指标上写的与国外指标相同甚至超出,但在实际运行的装置上却很难佐证其准确性。我们认为,国产分子筛在相对低纯度上可以满足设计工况要求,在越接近变压吸附高纯度的情况下,满足设计工况就略显困难,并在分子筛用量上、纯度提升上、装置容量及稳定性上就显示不出优势来,甚至在设备总价上也显示不出经济性。起码在目前装置主流大部分都是轴向流吸附床的状况下这种情况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认为,在纯度要求较高的变压吸附制氧装置上采用进口分子筛应该更容易实现设计要求。建议用户按照纯度指标要求选用分子筛,选型应该综合考虑性价比。
现在很多投资人已经改变了对变压吸附的传统观念,已经认识到了变压吸附的*性。所以,国内的变压吸附制氧技术是可以信赖的,装置是可以放心使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