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恒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化工仪器网中级14

收藏

常见细菌染色方法

时间:2024-07-17      阅读:421

       常见的染色方法包括简单染色、负染色、革兰氏染色、芽孢染色法、鞭毛染色、荚膜染色。制备细菌染色片一般要经过涂片、固定、染色、水洗、干燥等步骤,然后用显微镜甚至油镜观察。


1. 简单染色:


      不同细菌或由于观察者所侧重观察的内容不同,所使用的染料也有差异,但简单染色的方法是一样的。先按照上述的制片方法制片,制成需要观察的玻片后,使用相对应的染料滴加到玻片上的菌膜区域,以覆盖菌膜为准。按照不同染料的要求,结合所观察的内容确定染色时间,染色时间到达时进行水洗,干燥等步骤。最后得到的玻片加盖盖玻片即可进行镜检。如有需要可以后续再进行油封、蜡封等封片过程。

2. 负染色:


      制备观察图片是非常容易的,但对初学者来说想要在玻片中找到目标菌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细菌常常无色透明且较小,所以对初学者来说除非对光圈等进行很精细的调节,否则很难观察到目标菌,因此进行负染色就十分重要。该方法是将微生物与苯胺黑混合,再将混合物覆盖于载玻片表面,由于这两种天然黑色染料不能渗入微生物细胞,所以使得透明的微生物个体在黑色的背景下很容易观察。

 

负染色法常见有两种操作方法。

① 在一个载玻片上将微生物与异地苯胺黑混合,用另外的载玻片将混合物均匀的覆盖于原来的载玻片上。该方法的目的是使混合物在在玻片上一边厚一边薄,在厚与薄中间的额区域就是最佳观察区域。

② 用一接种环苯胺黑与微生物混合,用接种针在载玻片的中央将混合物延伸很小的区域。

3. 革兰氏染色:


      革兰氏染色是细菌学中广泛使用的一种鉴别染色法。细菌先经碱性染料结晶紫染色,而后经碘液进行媒染,之后用酒精脱色,在一定条件下有的细菌媒染后的颜色不会脱去,有的可以被脱去,前者叫做革兰氏阳性菌,后者为革兰氏阴性菌。为方便进一步观察,脱色后再用碱性蕃红进行复染,阳性菌仍为紫色,阴性菌染成红色,这就是革兰氏染色的原理。

其步骤包括初染、媒染、脱色、复染四个步骤。

4. 芽孢染色法:


      部分细菌能产生内孢子,这些孢子能抵制细菌染色液的进入,在革兰氏染色法涂片染色时,革兰氏阳性菌的芽孢呈现无色。虽然芽孢在革兰氏染色片中可以看到,但在不易清晰观察时,可用特殊的芽孢染色法,使芽孢与菌体呈现不同颜色,便于观察。主要的芽孢染色法有孔雀绿染色法和石碳酸复红染色法。


5. 鞭毛染色法:


      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非常纤细,超出了光学显微镜观察极限,因此通常情况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通过特殊的染色技术,可以将染色液附加到鞭毛的周围,增加它的直径,从而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鞭毛。鞭毛染色一般分银盐法和复红沉淀法两种。

6. 荚膜染色:


      一般细菌的荚膜与染色剂的亲和性低,但荚膜通透性高,因此染料可透过荚膜使菌体着色。一般采用负染色方法使背景和菌体之间形成一透明区,将菌体衬托出来便于观察分辨。

 

荚膜染色步骤:加一滴6%葡萄糖水溶液在载玻片的一端,无菌操作,挑取细菌斜面上培养72h左右的胶质芽孢杆菌与其混合,加1滴墨汁充分混匀,用推片法制片将菌液铺成薄层,自然干燥,滴加1-2滴无水乙醇覆盖涂片,固定1min,自然干燥,在已晾干的涂面上,滴加1%结晶紫染色液染色,2min后用20%的硫酸铜冲洗数次,再用自来水冲洗一次,使用擦镜纸擦干后即可镜检。有荚膜的菌菌体呈紫色,背景灰黑色,荚膜不着色呈无色透明圈。

染色法在细菌的观察、分类、鉴定中经常用到,因此是微生物检测人员不-可或缺的基本技能之一。

 

针对以上技术资讯内容,如果您有不太清楚或者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基本信息/技术资料/解决方案),都可以随时联系我司业务员。我司提供的ELISA试剂盒种属齐全,质量有保障!提供全程技术指导及免费代检测服务。 

上一篇: 牛乳铁蛋白(LTF)ELISA实验说明 下一篇: 大鼠降钙素原(PCT)ELISA实验说明
提示

请选择您要拨打的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