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径分析仪孔径分析对比了解
时间:2017-11-16 阅读:3557
气液排出法,又被称为泡点法、泡压法、毛细流动法。其操作方法是:先将多孔材料样品置于润湿剂中,则润湿剂会在毛细力的作用下进入样品孔道。为保证浸润效果,一般需要在负压条件下浸润样品,这样样品中的空气体积会膨胀,从而易于鼓泡排出。润湿剂的选择很重要,首先,它要对样品有足够高的润湿性,即样品材料与润湿剂的接触角要尽量接近于零;其次,它的粘度要足够小,具有*的流动性;再次,它不能具有太高的挥发性,否则在测量过程中样品会被吹干。当然,润湿剂还应该无毒且不与样品发生相互作用。另外,润湿剂的表面张力要合适,对大孔样品尽量选择表面张力较大的润湿剂,反之亦然。浸润后的样品放入的测试组件,样品密封后通入压缩气体(一般是氮气或压缩空气)。由于样品孔径分析仪孔道被液体封堵,需要一定的压力才能开孔,而且孔径越小则对应的开孔压力越大。随着气体压力的增加,zui先被打开的孔则是样品的zui大孔,zui后被打开的是zui小孔,因此孔径与开孔压力是一一对应的。通过检测样品在干燥和润湿状态下的气体压力——流量关系曲线,就可以计算样品的孔径分布。
液液排出法,又被称为液液置换法,英文为,其原理与气液排出法相似,只不过将开孔介质由气体换成液体。其操作方法是:选择两种不互溶的液体分别作为润湿剂和开孔剂,将二者混合并放置一段时间使其相互饱和。选择对样品浸润效果更好的液体作为润湿剂,将样品浸入润湿剂,在真空度为0.6-0.9公斤的负压条件下浸润1-3分钟或在常压下长时间浸泡,将样品取出并密封后即可进行测量。
孔径分析仪孔径分析:
1.介孔与大孔的孔径分析(孔径范围2-500nm):
从气体吸附规律发现,在毛细孔引力的作用下,气体分子可被吸入孔中并形成凝聚体,产生毛细凝聚现象所需的压力与孔径尺寸有定量对应关系,只要测出不同压力下孔内填充的气体量,便可计算出孔径孔的体积以及其分布。
2.微孔总孔体积分析:
在介孔分析的基础上,用t-图法、DR图法、推出<2nm微孔的总孔体积。
3.微孔孔径分布的精细分析(孔径范围0.35-2nm):
直径<2nm的孔称为微孔,在微孔的情况下,孔壁间的作用势能相互重叠,对气体的吸附能力比介孔大得多,要在很低的压力下产生气体的填充,介孔的分析模式已不适用,需要专门的微孔分析模型,如HK、FS、DET、等进行分析,才能得到微孔的分布曲线,对一起软硬件的要求比介孔分析复杂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