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微量元素肥料种类及施肥技术
时间:2017-04-26 阅读:1874
微量元素包括锌、硼、钼、锰、铁、铜等元素。都是作物生长发育必需的,仅仅是因为作物对这些元素需要量极小,所以称为微量元素。在20世纪50~60年代以施用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的情况下,微量元素缺乏并不突出,随着大量元素肥料施用量成倍增长,作物产量大幅度提高,加之有机肥料投入比重下降,土壤缺乏微量元素状况也随之加剧。但是不同土壤质地,不同作物对微量元素的需求存在差异,应根据土壤微量元素有效含量确定其丰缺情况,做到缺素补素。一般情况下,在土壤微量元素有效含量低时易产生缺素症,所补给的微量元素才能达到增产效果。
土壤微量元素有效含量丰缺指标
微量元素 | 分 级 | ||||
很低(mg/kg) | 低(mg/kg) | 中(mg/kg) | 高(mg/kg) | 很高(mg/kg) | |
锌(Zn) 硼(B) 钼(Mo) 锰(Mn) 铁(Fe) 铜(Cu) | <0.5 <0.25 <0.1 <5 <2.5 <0.1 | 0.5~1.0 0.25~0.5 0.1~0.15 5.0~10.0 2.5~4.5 0.1~0.2 | 1.1~2.0 0.51~1.0 0.16~0.2 10.1~20 4.5~10 0.2~1.0. | 2.1~4.0 1.1~2.0 0.21~0.3 20.1~30.0 10~20 1.1~2.0 | >4.0 >2.0 >0.3 >30 >20 >2.0 |
微量营养元素在作物体内多数是酶、辅酶的组成成分或活化剂,对叶绿素和蛋白质的合成、光合作用或代谢过程,以及对氮、磷、钾等养分的吸收和利用等均起着重要的促进和调节作用。作物对微量元素的需要量虽少,但在缺素或潜在缺素土壤上施用相应的微肥,可大幅度提高作物的产量和改善农产品的品质。试验证明,钼肥对豆科作物,硼肥对甜菜、油菜、棉花和苹果、柑橘、杨梅等果树作物,锌肥对水稻、玉米、果树、蔬菜,锰肥对小麦、烟草、麻类等作物,铜肥对小麦、水稻等作物,都有增产作用,一般增产10%左右。在严重缺素的土壤上,施用相应的微肥甚至可成倍增产。在微量元素缺乏的土壤上施用微肥,除提高产量外,还有改善产品品质的作用。此外,施用微肥还能增加作物对病害、低温、高温和干旱等的抗性,但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过高或微肥施用过量,均可严重降低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如何科学施用锌肥?
缺锌主要发生在石灰性土壤,另外,冷浸田、冬泡田、烂泥田、沼泽型水稻土、潜育型水稻土,因强还原性条件,抑制根系对锌的吸收,易使水稻生理缺锌。酸性土壤过量施用石灰或碱性肥料,也易诱发作物缺锌,还有过量施用磷肥、新开垦的梯田、贫瘠砂岩、酸性砂土地也易缺锌。土壤有效磷含量低于0.5mg/kg,可作为土壤缺锌的临界指标。
对缺锌敏感的作物有玉米、水稻、甜菜、大豆、菜豆、柑橘、梨、桃、番茄等,其中以玉米和水稻zui为敏感。施用锌肥对防治水稻缺锌“坐蔸”和玉米缺锌“花白苗”,以及果树小叶病有明显作用。锌有促进作物细胞呼吸和碳水化合物代谢及对氧利用的作用。
目前常用的锌肥品种为农用硫酸锌(—水硫酸锌和七水硫酸锌),施用方法有基施、追施、叶面喷施、浸种、拌种等。常用方法为叶面喷施,谷类作物、果树、蔬菜均可采用。小麦以拔节、孕穗期各喷一次,用0.2%~0.4%硫酸锌溶液,每次每亩喷施50kg。水稻秧田2~3叶喷施,本田苗期和分蘖期喷施2~3次0.1%~0.3%的硫酸锌溶液,每亩50kg,能防治缺锌引起的水稻“坐蔸”僵苗。玉米用0.2%硫酸锌溶液在苗期至拔节期连续喷施两次,亩施50~70kg,可防治玉米“花白苗”。果树叶面喷施硫酸锌溶液,在早春萌芽前用3%~4%的浓度,萌芽后喷施浓度宜降至1%~1.5%,还可以用2%~3%的硫酸锌溶液涂刷一年生枝条。
如何科学施用硼肥?
南方酸性红壤为缺硼区,包括红壤、砖红壤、赤红壤以及黄壤、紫色土和石灰性土壤均缺硼。北方黄土区发育的土壤缺硼面积也大。含游离碳酸钙的石灰性土壤和排水不好的草甸土也易缺硼。其土壤有效硼缺乏的临界值为小于0.25mg/kg。
对硼敏感的作物主要为豆科和十字花科作物(如油菜、花生、大豆等),其次为甜菜、果树、甘蔗、蔬菜和棉花等作物。谷类作物如水稻、小麦、玉米对硼不太敏感。施用硼肥对防治棉花的“蕾而不花”、油菜的“花而不实”、果树的“落花、落果”等症状,均有明显作用。硼肥以作物开花结果、加速体内碳水化合物运输、增强光合作用、形成豆科作物根瘤均有作用,能提高作物抗旱、抗寒能力,有利于防止作物发生生理病害。
硼肥品种有硼砂和硼酸,常用的为硼砂。其施肥方法以叶面喷施为主。用0.1%~0.2%的硼砂或硼酸溶液,每亩喷施50kg左右,喷施2~3次,油菜以幼苗后期、抽薹期、初花期喷施。果树在蕾期花期、幼果期喷施。需要注意的是,作物需硼适量和过量,造成毒害的范围很窄,且硼效有后效,要严格掌握用量,均匀施用,一次肥效可延续3~5年,以防施用过多造成毒害。
如何科学施用钼肥?
答:南方酸性土壤,包括红壤、赤红壤、砖红壤等有效态钼含量低。北方黄土母质发育的土壤,通常全钼、有效钼含量都较低,表现出缺钼。土壤中有效钼含量小于0.1mg/kg为缺钼的临界值。
钼肥是我国研究和应用zui早的一种微量元素肥料,广泛应用于豆科作物(大豆、花生)、豆科绿肥作物、十字花科作物和甜菜等。对促进豆科作物根瘤的产生,提高固氮能力具有良好的作用。
常用的钼肥品种有钼酸铵、钼酸钠,使用zui多的为钼酸铵,主要用于叶面喷施,先用少量温水溶解钼酸铵,再用凉水兑至所需浓度,一般使用0.02%~0.05%的浓度,每次每亩用溶液50~70kg,连续喷施2~3次。也可用0.05%~0.1%钼酸铵溶液浸种12h,种子处理同叶面喷施相结合,可节省肥料。
如何科学施用锰肥?
土壤中锰的有效性受土壤pH和碳酸盐含量的影响,在pH4~9的范围内,随着土壤pH的提高,锰的有效性降低。在酸性土壤中,全锰和交换性锰(有效锰)含量都较高,缺锰主要发生在北方石灰性土壤。土壤中有效锰的丰缺指标以小于5.0mg /kg为临界值。
对锰较敏感的作物有麦类、水稻、玉米、马铃薯、甜菜、豆类、花生、烟草、油菜和果树等。作物施用锰肥对种子发芽、苗期生长及生殖器官的形成、促进根、茎的发育等都有良好作用。
常用锰肥品种有硫酸锰、锰矿粉。硫酸锰为粉红色结晶,含锰24%~28%,易溶于水,可作叶面喷施,在花期和结籽期各施1 次0.05%~0.1%的硫酸锰液体,亩施50~75kg。锰矿粉难溶于水,只能作基肥,亩施10kg左右,撒施土表,随翻耕入土。
如何科学施用铁肥?
土壤中铁的含量相当高,一般为3%左右,但土壤中主要以高价铁形式存在,不溶解,很难被作物吸收,在旱地、碱性土壤和通气性强的土壤中易缺铁,而长期处于淹水条件下的稻田,铁被还原成溶解度很大的亚铁,一般不缺铁,同时由于亚铁离子过多,造成稻根亚铁离子中毒,形成“锈根”,根系变黑或腐烂。一般在土壤中有效铁以小于2.5mg /kg为缺铁临界值。
对铁敏感的作物有高梁、蚕豆、花生、大豆(尤其是黑豆)、玉米、甜菜、马铃薯、某些蔬菜和果树。多年生的果树如桃、梨、柑橘等比一年生作物容易发生缺铁症。铁是作物光合作用*的元素,缺铁叶绿素不能形成。铁肥对防治果树地失绿症有明显的效果。
常用的铁肥品种为硫酸亚铁,可基施或叶面喷施。基施时,亚铁施到土壤后有一部分很快被氧化成不溶态高价铁而失效,为避免亚铁被土壤固定,可以用5~10kg硫酸亚铁与200kg有机肥混匀,集中施于树根下,能较好地克服果树缺铁失绿症。另外,还可以增大硫酸亚铁的用量,促进土壤向局部酸化,以提高水溶铁的含量,喷施可直接避免土壤对铁的固定。对于果树,还可用固体或液体硫酸亚铁塞入或注入树干。
如何科学施用铜肥?
目前大多数土壤中不缺铜,少数缺铜土壤主要为有机质土、黄土发育的各种土壤、紫色石灰土、紫色土和花岗岩发育的赤红壤等,土壤中有效铜以小于0.2mg/kg为缺铜的临界值。对铜敏感的作物有小麦、大麦、玉米、洋葱、菠菜等,果树中有桃、李、杏、柑橘等,都可因缺铜而降低产量和品质。铜是作物休内多种氮化酶的组成成分,是叶绿体蛋白的组成成分,参与光合作用,缺铜影响植物繁殖器官的发育。
常用的铜肥有硫酸铜、碱式硫酸铜、氧化亚铜、含铜矿渣等。除硫酸铜外,其他品种只能用作基肥,作基肥亩用量折合含铜不得超过200g为宜,如硫酸铜亩用1~1.5kg即可。
施用铜肥只有在确诊为缺铜时方可施用,用量宁少勿多,浓度宁稀勿浓。铜肥后效期长,一般在4~5年施1次即可。叶面喷施0.02%~0.05%的硫酸铜溶液,在溶液中加少量熟石灰以免药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