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耐电痕化指数和电痕化指数测定方法'新版与旧版的差异!
时间:2024-07-11 阅读:448
浅析新版GB/T4207《固体绝缘材料耐电痕化指数和相比电痕化指数测定方法》同旧版的差异
耐电痕化指数和相比电痕化指数是判断固体绝缘材料性能优劣的重要参数指标,是电器、电工电子、半导体封装等行业所使用的固体绝缘材料的重要检测项目。电痕化是指固体绝缘材料在电应力和电解杂质的相互联合作用下,在材料表面(或内部)产生导电通道。
GB/T4207中规定:耐电痕指数(PTI)是指5个样品经受50滴测试液期间未电痕化失效和不发生持续燃烧所对应的zui大电压值。相比电痕化指数(CTI)是指5个样品在经历PTI试验流程外,还进行100滴测试液试验期间的材料性能表述。实质上,CTI是指材料在进行过多次PTI试验后,材料的zui大耐电痕性能。
新版本的GB/T4207在22年发布,并与23年2月1日开始实施,新标准做出了诸多变动,现将其影响试验过程的变动进行简要概述:
1.新标准提出了“条件处理室”,其应保持温度为(23±2)℃、湿度(50±10)%,样品应当在从“条件处理室”中取出的30min内开始试验。
2.新标准增加了测试液C:将质量分数约0.2%纯度不小于99.8%的分析纯无水氯化铵(NH4C1)试剂和质量分数(0.50±0.02)%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辛苯昔醇)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制备后溶液的性能为:(23±1)℃时电阻率为(1.98±0.05)Ωm,表面张力<40mN/m。
3.新标准在耐电痕化指数(PTI)测试中提出,至少测试5个样品,若其中只有一个在特定的试验电压下失效,那么可以对新的一组5各样品进行测试,如果这10个样品中只有一个失效,那么依旧算通过试验。这一点同旧版标准有区别,旧版要求所有试样均通过。
4.新标准在相比电痕化指数(CTI)测试中,增加了“筛选试验”,调整了50滴滴液与100滴滴液的测量顺序。这一改变主要考虑到某些材料虽然可以承受较高的试验电压,但反而会在较低的试验电压下失效。所以,新标准规定,当样品的性能未知时,在进行CTI测试前应至少对3个样品在zui大300V电压下进行50滴滴液的“筛选试验”。若样品能够承受未发生电痕化失效且未持续燃烧,则一直使用这3个样品,每次增加100V电压进行试验,直到样品发生电痕化失效或持续燃烧。然后降低50V试验电压继续实验,直到试验电压上升或下降25V时,才可确定用于CTI试验的zui大试验电压。若在一开始的300V样品就失效,那么就降低100V电压继续实验,并重复上述步骤。
新标准也明确规定了应当首先进行50滴滴液的zui大电压试验,在进行100滴滴液的耐受电压试验。当为5个样品通过50滴滴液试验(zui大电压)后,降低25V,进行100滴滴液试验。若5个样品未能通过,则再次确定100滴滴液试验的zui大电压值。当然,同CTI试验一样,若5个样品中仅有个未通过,则可以再取5个进行测试,若10个样品中仅有一个未通过,则可依旧判定合格。
从以上的标准改变不难看出,整个试验测试的过程将geng加漫长。依照新版标准的变化,标准测试设备的自动化程度提升是亟待改变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