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巧用红外低温监测技术
时间:2016-12-28 阅读:3023
说起这项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首都机场国检局旅检处副处长肖国英介绍,近年来,各类人畜传染病、病原体、致病微生物、医学媒介生物、动植物疫病疫情等有害因子随入境旅客及其携带物传入我国的风险也不断加大。目前,在国检部门查验现场,旅客入境红外测温,X光机和检疫犬查行李携带物,这两种查验“人-物”分别监管,相对独立。很显然,旅客随身携带的背包、手提包,就成了监管盲区。于是像肉毒杆菌毒素、肺癌治疗药物、造血干细胞、玻尿酸、干细胞精华液、肉毒杆菌精华液、干扰素、胰岛素、单克隆抗体等生物材料和特殊物品,由于这些物品体积小,货值高,偶有旅客便通过随身携带的方式悄然入境。
由于这些物品大多来源不明,且没有经过国检部门审批,对生物安全造成一定威胁。于是,如何达到“人物合一”的查验方式,摆上了北京国检局的议程。国检人员从一线工作中发现问题、寻找线索、研究和实践解决方案。首都机场口岸在使用红外测温仪监测旅客体温的常规功能之外发现,红外测温仪红外图像随着物体表面温度变化发生颜色渐变的特性。而这些特殊品一般都需要低温冷链保存,于是,该局按图索骥,开展利用红外低温监测技术查验旅客携带动植物源性生物材料和特殊物品的研究。
在常规携带物查验模式的基础上,结合现有的“国境口岸入境人员信息采集系统”,国检人员不断创新查验方法和思路。并申报了国家质检总局科技计划项目“利用红外低温探测技术查验旅客随身携带物品研究”。
几经努力,项目组研发出外形小巧美观、性能集成强大的整合了红外低温监测技术和“国境口岸入境人员信息采集系统”的多功能一体机,可以同时开展针对人员体温及携带物品的两种监测。
于是,“第四只眼”诞生了。该设备可以实现对低温保存物品实时声光报警、系统自动留存低温报警物品可见光及红外光图像,有助于检疫人员进行查找和甄别目标物。同时,通过信息采集功能,可以采集该名旅客护照、航班号、来源地等多种数据及照片信息,形成一套完整的电子档案。*改变过去“人—物”分别查验的模式,在系统内实现“人物合一”的查验模式,实现了一套设备可以同时监测人员体温和随身携带物。
12月13日,该项目顺利通过国家质检总局组织的专家组验收。专家们一致认为,此种新模式的形成,是对原有携带物查验模式的有效补充和积极创新,变以往的主要依赖旅客主动申报特殊物品的被动查验为主动发现,同时弥补X光机、检疫犬查验的诸多不足,大大提升口岸截获率,有力震慑了跨境运输、非法携带该类物品的违法企图,*业务的业内空白,对于保护公共卫生安全、降低生物安全风险,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数据统计,2016年1月16日至12月15日,首都机场口岸通过红外低温监测设备共发现可疑携带物105起,其中21起是动植物源性生物材料或特殊物品,极大提高了查验效率和疫情截获率,凸显检验检疫技术执法把关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