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东立环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化工仪器网免费会员

收藏

空气质量问题引发公众呼唤洁净空气

时间:2013-06-26      阅读:1365

     近几年,雾霾天气席卷全国,PM2.5给公众健康和心理带来很大的损害和恐慌。专家认为,雾霾天气主要是复合污染体造成,这些污染物通过呼吸道系统进入人体内,可以进入血液,造成人体内有毒物质超标,危害人群健康。细微颗粒物含有农药、重金属、苯、甲醛等大量致癌物质,进入人体内,使肺功能下降,肺阻力增加,有研究显示,京沪广等大城市肺癌患病率、高血压患病率等与细颗粒物污染程度正相关,肺癌、呼吸系统疾病发病比较明显。
  6月14日—15日,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承办的中国*第77期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以“城市大气环境与健康”为题,邀请了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的公共卫生、环境科学、大气科学、流行病学、法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学术研讨。这些学科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为人类健康服务,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对大气等学科研究的zui大推动力。*魏复盛、唐孝炎、郝吉明三位院士分别主持了三个单元的学术讨论。
  什么样的人群对空气污染更敏感?复旦大学阚海东教授从观察性流行病学视角研究大气污染对公众健康的影响,他认为,PM2.5成分是危害居民健康影响非常大的因素,大气污染是中国* 4位的健康危害,妇女、老年人和社会教育程度较低经济状况较差的人受影响zui大。阚海东教授将空气污染危害分为急性效应和慢性效应,大气污染的长期高暴露会增加我国居民的死亡风险,污染物微颗粒浓度与死亡率是正相关的。
  针对机动车污染排放对雾霾影响大小的争论,*生态中心贺泓研究员和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胡京南副研究员认为,机动车的污染排放是环境污染的重点之一,柴油车的污染排放更是重中之重,对区域大气污染影响非常大,对于柴油车的国四标准一推再推,每推迟一年,都会造成更多的空气污染,对健康和环境都是巨大的风险。此外,火电厂、燃煤锅炉也是主要的环境污染源。
  有学者认为,中国的 PM2.5的组分与国外的组分有所不同,中国人对空气污染的耐受力较强。也有学者认为,中国人与发达国家的人没有本质的差别,虽然现在一些人可能看不出发病的症状,但长期的影响还难以评价,而且灰色的天空造成生活的整体幸福感下降。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郝吉明院士认为,环境保护要立法优先、法制先行、执法从严,法律是环保的一把利剑,法律工作需要大家广泛的推动,大气法的修改应该加快;对于环境规划要有科学态度,规划要经得起检查,要加强环境规划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可完成性。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杨朝飞认为,推动大气法的修改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高度关注环境风险,完善“空气限期达标管理制度”,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改革排污许可证制度,使用市场手段解决污染问题等。
  现在食品安全很受重视,但是土壤、空气、水都污染了,食品安全怎么保障?有学者认为,我们国家对环境保护的支持力度和强度都是不够的,以前环保政策的定位是服务经济发展,考虑的是发展*位,环保第二位。现在要思考,环保是为了服务经济发展,还是服务人类发展?是要为经济保驾护航,还是要考虑人群的健康、为生态系统的健康保驾护航?事实是,上环境保护的根本就是保护人群的健康和生态的健康。环保搞了几十年,到底是为什么?这个要思考清楚。现在,很多地方*局长是陪着省市领导到环保部跑项目,跑到了就成功了,跑不到就不成功,环保做得再好也是失败的。除了环保政策,环境管理也到了战略转型的时候,要从控制减排的管理目标转型到人的健康这个根本上来,要在环评中增加人群健康的因素。在一些污染企业,由于污染日积月累,zui后带来很多污染问题,对周边居民造成很大的伤害。
  清华大学贺克斌教授提出,污染防治必须触及污染源排放,必须改变发展模式。当前,要加强三个方面的协同:一是大气污染物中多种化学成分减排处理的协同,这方面科技支撑还要加强;二是地区之间的协同;三是部门之间的协同。中国是污染源分布zui广的国家,部门协同和区域协同上要下大的决心,现在有一些畏难的情绪,在这方面应该有大的作为。
  提高环境风险管理的能力至关重要。有学者认为,环境保护的信息要公开,提醒公众做好污染防护,指导公众的行为,要让公众看到希望。当前,我国环境法正在修改,借鉴发达国家的健康法律索赔制度,
  环境污染的成本不能只是简单的处罚,而是很高的索赔,要让污染企业头上悬着一把剑。
  在此呼吁社会各界,重视环境保护、重视节能减排、加强治理污染,让蓝天白云再次出现。
上一篇:便携式超声波流量计现场管道流量测量与分析 下一篇:我国空气检测标准
提示

请选择您要拨打的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