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体流动速率仪技术规范国标,这里告诉您!
时间:2021-04-13 阅读:2887
熔体流动速率仪 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熔体流动速率仪的术语和定义、主机结构、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验、贮存、随行文件。
本标准适用于测定熔体质量流动速率(MFR)和熔体体积流动速率(MVR所使用的温度在 0℃~450℃范围内的熔体流动速率仪(以下简称熔流仪)。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醉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611—2007 试验机通用技术要求
GB/T3682 热塑性型料熔体质量流动速率和熔体体积流动速率的测定GB/T4340.1 金属材料 维氏硬度试验 第1部分∶试验方法JB/T6147—2007 试验机包装、包装标志、储运技术要求
JB/T9329—1999 仪器仪表运输 运输贮存 基本环境条件及试验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熔体质量流动速率 melt mas-fow rate MFR
在挤压式熔流仪料筒中,在规定温度、力和活塞位置的条件下,通过规定长度和直径的口模的熔融树脂的挤出速率。测得的速率以在规定时间内挤出的质量表示。
注∶;MR的单位为克每10分(gl0mn)。自s接受的替代单位为分克每分(demin)(1gmie=l gi10min)。3.2
熔体体积流动速率 melt volumeflow rate MVR
在挤压式熔流仪料简中,在规定温度、力和活塞位置的条件下,通过规定长度和直径的口模的熔融树脂的挤出速率。测得的速率以在规定时间内挤出的体积表示。
注,MVR的单位为立方型来每10分((m/0mnb).
3.3
力 loads
在规定试验条件下由活塞和砝码组合质量施加的力或电子加力装置施加的力,单位为牛(N)),4 主机结构
熔流仪由料简、活塞、口模、温度控制系统、砝码(或电子加力装置)、活塞位移测量装置和切样
说明∶
1——位移美量装置∶9——切样皱量
2——被码或电子加力装置∶10———隔热板;
3——隔热体∶ 11——口模档板∶
4——活塞∶ 12——温度传感器;
5——上参照标线∶ 13——隔热体
6——下参照标线∶14——加热装置∶
7——活塞头 15——料筒
8——口模∶ 16——导向装置。 图1 熔流仪示意图
5 技术要求
5.1 工作环境条件
熔流仪应能在下列条件下正常工作∶a)环境温度为10℃~40℃;b)环境相对湿度为30%~80%∶c)电源电压波动不超过其额定值的±10%∶d)周围无腐蚀性介质,无较强的空气对流∶e)周围无振动,无较强的电磁场干扰。5.2料筒、活塞、口模52.1料篇
52.1.1 料简应采用在醉高工作温度下抗磨损、抗腐蚀和导热性能好的材料制成。5.2.1.2 料简的长度应在115mm~180mm之间,内径应为(9590±0.007)mm,轴线直线度公差为40.04mm。料简内壁的维氏硬度应不小于500(HVS~IV100),其表面粗糙度a的最大值为0.5 um。
52.1.3 料筒底部的隔热板应使金属暴露面积小于4cm²,宜用三氧化二铝、陶瓷纤维或其他合还材料作为底部隔热材料,以免黏附挤出物。5.2.2活塞
522.1 活塞应选择耐磨损、附高温和耐腐蚀的材料制成。
5.222 活塞的长度应大于料简的长度,活寨头长度A为(635±0.10)mm。活塞头直径B为(9.474±0.007)mm。活寨头的下部边缘应有一个半径R为04.49mm的倒角,上部边缘应光滑。活塞头的上
部活塞杆直径C不大于9 mm。活塞表面硬度应略小于料简内壁的硬度。活塞头的表面粗糙度Ra的最大值为025 um。活赢头示意图知图2所示。
5.223 在活塞杆上应刻有两条相距(30±0.2)mm的环形参照标线,当活塞头的下端与口模上端相距20mm时,上参照标线应与料简口(或其他参照点)齐平。活塞上这两条环形参照标线作为测量时的参照点。
5224 语塞靠自重在料筒中应下降自如,不得有阻滞和料动现象。可制成空心活塞或实心活塞,活塞与砝码之间应做隔热处理。523口模
523.1 口模应由碳化钨或淬火钢制成。
5.23.2 标准口模长度应为(8000±0.025)mm,内径应为(2.095±0005)mm.内孔应与两端面垂直。与外圆同轴度误差不大于40.1mm。外径与料筒成间障配合,试验时料筒与口模外圆之间不应有料溢出.
523.3半口模长度应为(4000±0.025)mm。内径为(1.050±0005)mm。注;半口模适用子测试MFR>75g1omin或MVR>25cm/10min的材料.
5.234 口模的维氏硬度不应小于500(HVS~HV100,其表面粗糙度Ra的最大值为0.25um。
说明
A——活塞头长度;
B——活塞头直径;
C——活塞杆直径;
R——下部边缘半径;
a——去除锋利边缘;
图2 活塞头示意图
5.3 温度控制系境
53.1 培流仪的温度控制系统应保证在整个试验过程中,料简内从口模上表面omm~75mm范围内温度的最大允许误差符合表1的规定。在温度控制范围内,应允许以0.IC或更小的间隔设置试验温度,
并设有试样温度指示装置,该装置示值误差的最大允许值为±02℃.
5.3.2 对于任何规定的试验温度,料简中从口模到可允许加料高度范围内的温度随距离变化的误差(相对于口模上方10mm处的温度误差)应符合表1的规定(0mm~75mm或10mm~70mm的要求)。5.33 对于任何规定的试验温度,当料筒中的温度恒定时,料筒中的温度波动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 温度随距离和时间变化的量大允许误差
单位为温民度
所青测以疆度最大允许限发·
堂"A型"
试验温度 r
口模上表面口模上表面口模上表到口模上表理
10mm位置!
10mm位置'±02
0<rK250 250≤T<
±05
P>100 ±1. ±1.0 主O3
±20
' 试验温度最大允许跟差为实际测量值与所需赛试温度之差,应在一个试验的E常持续时间内退行评定,通常
小于5 mia.
当使用来口模时,应在口模的上表国增加4mm.
·A型绝流仪可以满足IsOI13-1∶201、sOI13-2∶2013和ASTMD1238-201规建的试验要来,B型培流仪只能满足 IsO13-1∶201.3规衰的试验要求。
534 对于任何规定的试验温度,料简中的温度恒定时,装入试样后4min内应恢复到规定的试验温度。
54 加力装置
熔流仪的加力装置应能对试样平稳地施加力,力的相对误差的最大允许值为±0.5%。采用电子加力装置时,其施力范围应为3.000N~215000N;采用砝码施加力时,其质量应有0325g、1.2g、2.16kg、3.80kg、500kg、10.0kg、21.60kg中的一级或多级组合。65.5 活赛位移测量装置
5.5.1 培流仪的活塞位移测量装置应具有下列两种功能之一∶a)自动测量在规定时间内活慕移动的距离∶b)自动测量活塞移动规定距离所用的时间。
5.5.2 活寨位移测量装置的分辨力应不大于001 mm。最大允许误差为±002mm。注∶位移覆量装置适用于具有MVR 测量的仪器. 56 切样装置
熔流仪的切样装置应动作灵活自如,保证样条切口整齐。可自动控制的切样装置应按设定的时间间幅均匀准确地切样。
5.7 计时装置
计时装置的分辨力应达到0.01a最大允许误差为±0.2%。
5.8 界统验证
熔流仪组装调试完成后,应使用带有证书的熔体流动速率标准样品(物质)进行验证,结果应符合
证书上的标准值要求。6.9 其他要求
5.9.2 熔流仪的电气部分和外观质量应分别满足GBT2611一2007第7章和第10章的要求。59.3 将流仪在规定的包装条件下,承受 JB/T9329-999规定的碰撞试验后,仍应满足本标准的要
求,6 检验方法6.1 检验环境条件
熔流仪应在51 规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检验。6.2 检验用昌具
621 检验用的仪器、量具和检具包括∶
a)维氏硬度计;
b)天平(检定分度值不大于0.l g);c)天平(检定分度值不大于1 mg);
d)示值允许误差限小于士002℃的数字温度测量仪或其他温度测量装置,e)测量范围为(0~50)mm的千分表,最大允许误差不大于005mm f0.1级以上的标准测力仪∶g)通用量具∶b)表面粗植度颗量仪∶i)秒表(测量分辨力为001s))∶
j)最大允许误差不大于0.005mm的千分尺或其他相同等级的测量仪器;k)口模砖用塞规、料简砖用塞规,
6.2.2 检验用试样应满足下列要求;
a)进行温度检测时,宜采用在检测温度下*熔融、MFR大于45g/10min(施加216g质量)的材料∶检测温度高于 300℃时,宜采用导热硅脂或其他材料。
b)进行系统验证时,宜使用带有证书的测定熔体流动速率用标准样品(物质)进行试验验证,6.3料篱、活塞和口模的检测
6.3.1 料简、活塞和口模的尺寸用通用量具检测,口模内径和料简内径用相应的砖用塞规检测。6.32 料筒、活塞表面和口模的硬度用维氏硬度计按GB/T4340.1规定的试验方法检测。6.3.3 料简内壁、口模内壁和活察头表面的表面粗糙度用表面粗精度测量仪检测。6.4 温度的检测
64.1 调节熔流仪温度至检测温度,当温度恒定在检测温度时将符合622规定的试样装入料筒中并压实。试样装好4 min后再将温度测量装置浸入至口模上表面(10士1)mm的位置,保持15 min。读取测量装置温度示值,其值应符合表1的规定,同时读取熔流仪的显示温度,示值误差应符合53.1的要求。同时在恒温 15 min内观察恒温温度的波动范围,应符合表1的要求。观察检测温度应在温度控制范围内选择 50℃、190℃、230℃、300℃、400℃五个温度点进行。
口模上表面10mm处各测温点的温度控制误差及示值误差由公式(1)、公式((2)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