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寰彤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化工仪器网初级12

收藏

核磁共振成像仪的原理

时间:2018-07-03      阅读:828

核磁共振(MRI)又叫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核磁共振成像仪就是因这项技术而产生的仪器。它是继CT后医学影像学的又一重大进步,广泛应用于物理、化学、生物等领域。为了避免与核医学中放射成像混淆,把它称为核磁共振成像术(MRI)。

MRI是一种生物磁自旋成像技术,它是利用原子核自旋运动的特点,在外加磁场内,经射频脉冲激后产生信号,用探测器检测并输入计算机,经过处理转换在屏幕上显示图像。 

由于医学用核磁共振成像检测设备的价格高昂,一些科研机构尤其是高等院校购置比较困难,而相关专业的学生又必须学习MRI的原理及使用,因此推出了适用于教学的核磁共振成像仪

HT-ANNMR-50 动物核磁共振成像教学仪器是基于设备学教学实验仪器,它适用于医疗电子工程、影像设备、医学物理、生物医学工程等专业,可用于核磁共振成像原理、磁共振成像技术以及MRI设备硬件组成研究等实验。该仪器也可用于脉冲序列研究和医学影像的动物实验的科研工作以及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应用拓展等方面的研究实验。
上一篇: 核磁共振波谱仪的应用和参数 下一篇: 核磁共振(NMR)自动进样器的使用
提示

请选择您要拨打的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