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微量分光光度计与蛋白质检测那点事
时间:2024-01-29 阅读:984
超微量分光光度计是实验室里常见仪器,常被用于检测核酸的浓度和纯度,那么它在蛋白质检测上的应用呢?
常用的蛋白质吸收波长为280nm,其他常见的显色法蛋白质检测所需要的波长为562nm、595nm、650nm等。Microdrop系列超微量分光光度计的检测波长范围覆盖185-910nm,可以覆盖大部分实验所需情况,并且内置了直接检测、BCA法、Bradford法、Lowry法等共6种可选计算方法,其基座模式能够检测0.5-2μL的样本,大大节约了样本的消耗。
但是在实际使用中,不时会有一些小伙伴发现,检测出来的结果不准确、不稳定,这是为什么呢?
很大的一个原因是——样本量。虽然基座检测时样本的量不是特别关键,但是必须保证两根光纤之间形成完整的液柱,这样才能保证两根光纤之间形成样本液柱,使得我们的光信号能够完整通过样本并回流到检测器中。
要使样本液滴能够顺利地被拉出液柱,需要保证液滴具有足够大的表面张力,决定液滴表面张力的主要因素是溶液中水分子的氢键结合力。通常情况下,溶液中所有的溶质(蛋白,DNA,RNA,盐离子,去垢剂分子等)都会对表面张力产生影响,总的来说纯化获得的蛋白质溶液通常表面张力会较低。
因此,我们建议,在进行纯蛋白、Bradford,BCA,Lowry或者蛋白Pierce 660nm试验时,适当增加上样量至2μL,能够有效帮助液柱形成,提高最终检测结果的准确和精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