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标卓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化工仪器网中级12

收藏

基于ANSYS的移动模架造桥机预压试验分析

时间:2017-06-08      阅读:3231

  1.MSS45移动模架造桥机有限元分析
 
  1.1工程概况
 
  广东省南澳大桥东引桥跨径45m的现浇箱梁施工采用MSS45移动模架造桥机现浇。该移动模架系统主要由牛腿、主梁、导梁、横梁、后吊梁、中吊点横梁、前支撑横梁、外模及内模组成。
 
  1.2MSS45移动模架造桥机各部位有限元分析及应力和变形观测点设置
 
  (1)主梁
 
  用ANSYS软件按照造桥机主梁的实际尺寸建立有限元计算模型如图1-1所示,本次分析计算的工况为浇注45米跨首跨的工况。经计算,主梁在模架自重和45+9米混凝土共同作用下的Von Mises应力云图如图1-2所示,主梁的zui大应力为220MPa;竖向总变形云图如图1-3所示,主梁45米跨zui大净挠度为90.7mm,位于横梁8作用位置处。
 
  根据主梁应力云图,在两个主梁底面沿梁纵向分别在zui大挠度处和两个L/4处设置第1~6号应力测点;在主梁后支点位置的内侧靠近下翼缘板的腹板上设置7号应力测点;在主梁后支点附近内侧腹板的中部设置8号应力测点;在主梁*个开孔拐角处的内侧腹板上设置9、10号应力测点。
 
  根据图1-3所示的主梁竖向总变形云图,每片主梁沿长度方向均布11个挠度测点。
 
  (2)牛腿
 
  牛腿的分析分为合模浇筑和开模行走两种工况,按照牛腿的实际建立有限元模型并分别进行分析,合模工况和开模工况牛腿的Von mises应力云图分别如图1-4、图1-5所示。zui大应力分别为224MPa和226MPa,开模工况应力zui大值出现在内侧斜撑上盖板下部。
 
  根据牛腿开模工况和合模工况应力云图,在应力较为集中的部位设置应力观测点。牛腿共布置7个应力测点。28号测点位于外侧斜撑上盖板上、29号测点位于外侧斜撑下盖板上,距端头法兰约50mm;30号测点位于牛腿轨道梁腹板上,尽量靠近内侧斜撑;31号测点位于牛腿内侧斜撑下盖板上、32号测点位于牛腿外侧斜撑上盖板上,距端头法兰约50mm;33号测点位于牛腿外侧斜撑下部腹板上,尽量靠近牛腿下横梁;34号测点位于牛腿轨道梁与上横梁三角连接处的腹板上。
 
  (3)中吊横梁
 
  中吊横梁的受力zui大工况是在移动模架造桥机在浇注中间跨时出现,此时中吊点横梁所承担的所有载荷约4900KN,中吊横梁Von Mises应力云图如图1-6所示,zui大应力为217MPa,位于千斤顶支撑处的腹板上。
 
  根据中吊横梁应力云图,中吊梁在应力较为集中的部位共布置4个应力测点,编号分别为39、40、41、42。
 
  (4)前横梁
 
  前横梁受力zui大工况为移动模架造桥机在牛腿纵移到前横梁正下方时,此时前横梁所受载荷约1000KN。前横梁Von Mises应力云图如图1-7,zui大应力为128MPa,位于支腿支撑处的腹板上。
 
  根据前横梁应力云图,在前横梁应力较为集中的部位共布置4个应力测点,编号分别为35、36、37、38。
 
  (5)后吊梁
 
  后吊梁在开模状态为受力zui大工况,此时后吊梁Von Mises应力云图如图1-8所示,zui大应力为216MPa,位于梁跨中下缘板。
 
  根据后吊梁应力云图,在后吊梁应力较为集中的部位共布置5个应力测点,编号分别为16、17、18、19、20。
 
  (6)模板横梁
 
  根据第四联至第十一联箱梁结构图建立的箱梁实体模型,可以计算出16组横梁中的zui大载荷为1300KN。
 
  模板横梁Von Mises应力云图如图1-9所示,zui大应力为178MPa,位于横梁中部耳板与下翼缘板接触位置。
 
  根据模板横梁应力云图,在模板横梁应力较为集中的部位共布置5个应力测点,编号分别为11、12、13、14、15。
 
  另外,为了观测鼻梁与主梁连接部位鼻梁上的应力分布情况,在鼻梁端部设置7个应力测点,编号分别为21、22、23、24、25、26、27。zui大应力为218.9MPa,出现在下弦杆处。
 
  2.移动模架预压
 
  2.1加载
 
  因为移动模架采用梁式承力结构,并且拼装完成后结构不再变动,故只需在首跨施工前进行预压试验。
 
  预压试验选用的模拟荷载应具备计量方便、质地均匀、方便运输和吊装、成本低等特点,以及荷载在横断面上的分布要尽可能模拟箱梁的实际荷载分布需要,本试验选择砂袋和海水作为模拟荷载。加载与卸载均分级进行。挠度测量等级按三等水准测量控制,预压重量取梁体﹢内模重量的110%。加载时分四级加载(0→50%→75%→100%→110%),并分别记录变形值H1、H2、H3、H4、H5和应力值。加载物的堆放布置严格模拟箱梁的实际施工状态,每级荷载加至预期吨位,并且变形稳定后方可进行下一级加载。
 
  2.2稳定标准
 
  每级荷载加至预期吨位时,持荷时间24~48小时。如果加载至预期吨位后日变形或沉降量小于2.0mm时,表明移动模架挠度和弹性变形已基本到位,可进行下一级加载。否则,还应须持荷继续进行预压,直到各点日变形或沉降量小于2.0mm为止。
 
  2.3卸载
 
  如果加载至110%后日变形或沉降量小于2.0mm时,表明移动模架挠度和弹性变形已基本到位,可进行卸载。卸载过程分二级进行,即110%→67%→0。观测卸载后各测量点高程H6和残余应力值。
 
  此时可以计算出各观测点的变形:①非弹性变形:f1=H1-H6。通过预压后,可认为移动模架的此变形已经消除。②弹性变形:f2=H6-H5。根据弹性变形值,在底模上设置预拱度,从而使移动模架变形后梁体线形满足设计要求。③zui大变形:f3=H1-H5。根据zui大变形值,可判断模架变形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另外,根据H2、H3、H4的差值,可以大体看出持续荷载对移动模架变形的影响程度。
 
  3.试验结果分析
 
  3.1结构刚度和强度分析
 
  本次预压试验主梁zui实测大挠度为79.6mm,在规范[1]允许的范围内,主梁刚度满足要求,其它部位zui大应力理论值与实测值如表1所列。
 
  本次预压试验实测zui大应力发生在鼻梁下弦杆处为218.9MPa,鼻梁材料Q345许用应力为230MPa,结构满足强度要求。
 
  3.2结构安全储备分析
 
  为了分析、评定移动模架系统的工作状况,确定系统的安全储备,对移动模架系统各部位的结构校验系数 进行计算,计算结果如表1所列。
 
  从表1中可以看出,移动模架系统各部位结构校验系数均小于1,说明理论计算偏于安全[2],结构具有一定的安全储备,系统工作状态良好。
上一篇:江苏省沿海棉区基于机采的直播棉农艺栽培试验研究 下一篇:国产电子束纤维强力机在苎麻纤维质量检测中的应用与试验分析
提示

请选择您要拨打的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