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行业发展资讯之太阳能热发电
时间:2018-08-07 阅读:2533
太阳能热发电产业链基本形成,行业发展前景可观
今年三月,国家太阳能光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织编写的《中国太阳能热发电产业发展蓝皮书2017》(简称《蓝皮书》)正式发布,《蓝皮书》基于2017年中国和太阳能热发电技术、产业和市场发展情况,分为综述、资源条件、设计研发、产品供应、项目建设、检测和标准、投资于成本、市场和技术发展、发展前景、挑战与对策9大章节,以及7个附录,对于业内人士深入了解我国和太阳能热发电行业的发展状况参考价值。
《蓝皮书》显示,截至2017年底,太阳能热发电累计装机容量519.8万千瓦,当年新增装机11.56万千瓦,增幅2.3%。其中,装机容量排列前位的国家分别为西班牙、美国、印度和南非,新增装机容量大的国家是南非。
(西班牙塞维利亚PS10和PS20塔式太阳能光热发电电站)
2016年,我国批光热发电示范项目开工建设,标志着我国太阳能热发电进入产业化发展阶段。“十三五”期间,若能实现光热发电发展目标,我国太阳能热发电装机容量将处于世界前列。
对此,《蓝皮书》指出,根据国家地理信息系统的分析数据,我国太阳能热发电可装机潜力(法向直射辐射大于5千瓦时/平米/天,坡度小于3%)约160亿千瓦,其中法向直射辐射大于7千瓦时平米/天的地区可装机潜力约为14亿千瓦;年发电潜力可达42万亿度电/年。这就意味着,我国太阳能热发电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在化石能源使用枯竭后,我国仍然有着远大于自给自足的能源供应能力。
(玉门鑫能5万千瓦光热项目建设现场)
《蓝皮书》认为,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太阳能热发电产品制造产业链基本形成,太阳能热发电站使用的设备、材料得到了很大发展,并具备了相当的产能。目前,我国已经建成各类技术方式的试验回路、小型示范项目、商业电站,使用的设备材料80%以上均来自国内生产制造,正在建设中的*批热发电示范项目,使用和计划使用的设备、装备、材料,总体上国产化率达到90%以上。
随着国家太阳能热发电示范项目的稳步推进,各项产能均有大幅提高,例如,超白玻璃原片年产量能达到2000兆瓦装机容量;光热发电用特种玻璃管年产量达2万吨;槽式抛物面反射镜和平面镜年产1500万平米,可分别安装200兆瓦装机容量;熔融盐可年产60万吨;导热油50万吨;聚光跟踪装置年产50万台(相当于1700兆瓦装机);熔盐泵100台以上,电站全厂控制系统600套(相当于可建设各大、中、小型电站600座)。
“目前,太阳能热发电设备材料生产具备了相当的产能,产业链规模扩大,产品质量提升。”国家太阳能光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杜凤丽表示,这得益于国家太阳能热发电示范项目的建设。但由于还没有大规模商业化电站投入运行,相关关键产品还没有在我国西北部的气候条件下进行充分验证,关键材料与设备、控制系统等可靠性和耐久性仍缺乏实际运行考验。另外,整个产业链发展不够均衡,如熔盐泵、熔盐阀、旋转接头、太阳能热发电高温运行温度下的测试仪表类等产品生产能力较弱,产能小,产品质量不高,部分还需要依靠进口,目前还急需对行业推行检测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