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监委谢澄谈我国检验检测机构发展现状及趋势--无锡锐文
时间:2018-06-12 阅读:1016
2018年4月16日上午,ACCSI2018“检验检测产业峰会”迎来*报告嘉宾——国家认监委实验室与检测监管部监督管理处处长谢澄(ruiwen18.com)。会议现场爆满,很多听众都是慕名而来。谢澄处长的报告《我国检验检测机构发展现状及趋势》持续近一个小时,很多听众反映信息量很大,希望能将报告整理成文字。我要测网编辑根据其报告内容进行整理,以回馈各位读者。
一、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制度改革发展动态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制度的标志是CMA,它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相关国家文件和标准,以及一些部委与认监委联合下发文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府文件要求国内相关行业领域的实验室取得资质认定,方可从事相关工作。资质认定制度目前是我们中国检验检测市场的基本准入制度,还有一些特殊的领域,规定了特殊的准入要求,下一步国家正逐步推动统一的准入制度形成。到目前为止,资质认定是主要的制度。
资质认定制度起始于上世纪80年代,已经有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初是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及其实施细则确定的计量认证制度,后来逐渐演变成为现在的资质认定制度。近几年,***先后出台多份重要文件,一个是2011年《***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的指导意见》,将检验检测作为独立的行业进行定位,并确定为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技术服务业”。2014年,***又出台了两个意见,分别是《***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将检验检测定位为“生产服务业”和“科技服务业”,这都是国家给检验检测行业新的定位和身份,推动了检验检测行业的快速发展。由于行业发展需要,检验检测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也在不断完善,目前,我国还没有关于检验检测的专门法律法规,认监委和相关的部门正在推动检验检测管理条例的立法进程,今后会进一步健全完善。
近些年是我国深化改革的重要历史时期,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检验检测机构的资质管理制度改革也需要适应新常态、新时期的要求。从十八大以来,政府对市场监管改革的总体思路是放宽前端准入,放松管制,同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以及提供更好的市场环境服务,这是基本的改革思路,概括来说就是“放、管、服”三个字。围绕放管服这三个方面,资质认定制度的改革主要以2015年原质检总局出台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为载体,再加上原质检总局和认监委配套出台的一系列文件,共同构成了近阶段资质认定制度改革的主要举措,体现在如下方面:
首先,是前端市场准入的简化和放宽,个是简化评审,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先后三次进行修订,目前现行有效的是2016年5月29号认监委发布的新的认证准则。去年底,因为ISO 17025标准的修改发布,认监委组织相关的专家以认证认可行业标准(RB)的形式吸纳了新17025标准的内容,编制发布了新的评审准则RB标准,后续国家认监委会下发政策文件来明确这个标准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如何实施。从内容来讲,资质认定技术评审的要求总体在逐步简化。第二,是在对复评审、变更、扩项等评审方面,逐步要采取文审、自我申明等方式进行,围绕这一块未来还有更多的政策在出台。
其次,是放宽准入。在市场主体的多元性方面,比原来要放开了。通过新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以及2015年7月30号国家认监委关于实施《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的若干意见,对很多新的市场主体是否可以申请资质认定进行了明确,例如特殊普通合伙企业、民办企业非法人等,使得进入检验检测市场的主体种类比原来多了,机构数量也比原来多了。
第三,是资质认证证书有效期从三年延长到了六年。曾经还有*提出来希望这个证书变成更长时间、很长时间有效,但因为种种原因,目前规定是六年的时间。证书周期的延长很大程度减轻了实验室的负担,当然,反过来会增加发证机关的风险,因为这六年变化会很大。
第四,就是资质认定自2015年9月30号国家*下发文件明确取消了计量认证收费后,也就是说从2015年10月份开始,资质认定制度进入了免费的时代。
改革的另一个方面,是多种手段加强事中、事后的监管。《资质认定管理办法》赋予基层(市场监管部门)对辖区内检验检测机构进行日常监管的职责,增加了监管的维度和力度。在监管的手段方面,除了常规的监督检查之外,国家认监委和地方资质认定部门还通过能力验证、实验室间比对、年度报告、统计、投诉举报查处等手段加强监管,此外,在监管之中用的盲样考核,试点开展“在线检查、神秘买家”等,多管齐下,也都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效,后续在监管上力度会更加增强。
对未来监管的思路,从目前认监委实验室部的角度,我们主要是从这几方面考虑的:
一个是充分利用“互联网+监督管理”手段提升监管质量和效率。认监委这几年大力开展检验检测机构监督管理方面的信息化系统建设,推广使用监督检查APP辅助工具。我们基于全国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直报系统进行外延开发,现在已经让全国所有的实验室都通过这一系统进行年度报告的提交(国家质检中心还需提交年度社会责任报告)、进行资质认定的自查。基于自查、年度报告、统计数据等基础信息,我们结合风险情况抽取一部分的实验室进行现场检查,现场检查全部使用监督检查APP辅助工具进行方案策划、现场记录、结果上报,各种检查证据包括检验检测报告、证书、原始记录等都通过手机拍照上传,实现监督检查的电子化和大数据化,大大提升了监管效率和可追溯性。这个系统不仅在认监委已经全面使用,从今年开始,已经在全国所有升级(市场监管部门)都推行使用,三年以后全国的资质认定监督检查都使用这个系统,所有监管数据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共享。在前端行政许可方面,认监委也开发了相关网上行政审批系统,实现了网上申请和批复。但目前前度审批环节国家与各省还没有实现数据对接,我们正在想办法开发新的信息系统来解决这个问题。我相信这个包括了前端许可信息和后端监管信息的大数据系统建立以后,逐步会形成所有实验室的诚信档案,大大便利于行政监管,也有利于社会公众选取使用检验检测机构。当然,这个系统的建设和完善有一个过程,我们也在努力,通过目前市场监管总局的成立,加快大市场征信系统的对接。我们与原质检总局的组织机构代码中心建立了初步合作的机制,可以从*、从*、**部门获得涉及检验检测机构的相关信息,用以补充完善我们的数据系统。将来,我们许可和监管的数据也可以与国家其他部门建立的信用信息系统对接,为构建全国大的信用平台提供支撑。
第二个方面是按照院的要求,在监督检查上*采取双随机一公开的方式,这样所有的实验室理论上都存在被抽查的可能性。今后,随着诚信档案的建设完善,风险高的实验室监管频次会加高,而表现好的实验室减少监管负担,让有限的行政资源大限度发挥监管效用。
第三个方面是推进跨部门联动监管。这几年国家认监委先后会同**部、环保部、原国家食药总局等部门,针对重点领域组织两部门或者多部门联合检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以后这种多部门的联动检查会形成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