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疫病系列|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
时间:2023-02-27 阅读:1586
摘要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IHN)是一种发生于鲑科鱼类稚、仔鱼,并能导致高死亡率的病毒性疾病。虽然该病最初是于1971年在日本北海道的养殖虹鳟中发现的,但是,追溯其病原的来源,发现是由于从美国阿拉斯加引进的虹鳟受精卵携带有该病毒所致。随后,该病广泛危害日本本州各地的养殖虹鳟和本地鳟。
IHN 是由弹状病毒———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 (Infectious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IHNV)引起的鱼类急性、全身性传染病,被国际兽医局(Organisation mondiale de la santé animale,OIE)列为必须申报的动物疫病,是我国水生动物二类疫病。
IHN 在水温 7~16℃内均可出现高死亡率,一些水温适宜的养殖场四季均可发病。该病主要感染虹鳟苗种,发病后一周内即可达 70%~90%的死亡率。2013 年后我国陆续发现成鱼亦可感染此病,但表现为长期慢性死亡,病程可长达数月,累计死亡率>80%;病鱼均伴随着严重的继发肠道感染症状。
易感动物:虹鳟
IHN:临床症状&诊断方法
患病鱼的典型症状为鱼体侧呈线状或V字状出血,由于贫血导致鱼体鳃丝呈白色,也可见线状出血。
病鱼体侧呈线形或V字形出血的典型症状
病鱼骨骼肌中有出血症状
解剖患病鱼体检查时,可见其肾脏明显贫血。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时,可见其肾脏和脾脏造血组织有坏死现象,这也是这种疾病名称的由来。从卵黄囊吸收后的鱼苗到3.0g左右的稚鱼死亡率最高。大型稚鱼或这种疾病流行后期的病鱼多见有腹腔积水,大多数患病鱼体呈现出腹部膨大、也有眼球突出的症状。最近也已经出现成鱼发生这种疾病的病例,成为现在养殖业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诊断该病时除使用鲑科鱼类细胞系外,还可使用EPC、FHM等细胞。细胞病变(CPE)是以培养细胞变圆和形成葡萄串样变化为特征。快速诊断这种疾病常用单克隆抗法和RT-PCR法。了解患病史的有效方法是采用ELISA方法检查鱼体中的抗体。
IHN:防控措施的一些问题及展望
加强重要病害的监测
我国虹鳟产业面临着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方式多样、苗种来源愈加复杂等现状,病原的传播途径也更加多样,给虹鳟病毒病的防控提出了新的挑战。应加强对养殖虹鳟开展多种疫病的监测工作,及时掌握疫病流行情况,为病害暴发提供预警作用。
制定综合防控方案
疫病的防控是系统工程,除特异性疫苗免疫外,切断病原的传播途径也非常重要,如引进及外销的鱼苗、鱼种进行常规的疫病监测、养殖鱼的定期疫病监测、养殖场所及养殖工具的定期消毒、投喂提高免疫力的中药及生物制剂等,只有多渠道防控才可能有效控制病害的传播。
加快水生动物无规定疫病苗种场的建设
水生动物无规定疫病苗种场的建设是从根本上解决病原传播及病害流行的关键因素之一。针对我国虹鳟养殖的特点,建立一批无 IHNV 鲑鳟鱼苗种场,有效控制流通的受精卵、饲料、苗种、兽药等环节,最大限度地控制病原的传染源头,有效遏制病害的大规模传播和流行。
关于检测,双螺旋不断突破
依托广州双螺旋长期积累的、针对水产疾病病原体的分子诊断技术基础,双螺旋基因研发了一系列旋达R1水生动物疫病核酸检测试剂,并为传染性造血器官病害开发了PCR-荧光探针法和恒温荧光法方法学的试剂盒,以满足不同用户不同场景的检测需求。
红色框形标记为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试剂盒目录,更多其他疾病详细介绍请扫码了解:
同时全资子公司广东旋达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水生动物疫病检测的具有CMA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能出具具备法律效力的检测报告。
连续数年通过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的水生动物防疫系统实验室检测能力验证。
点击原文链接即可跳转商城
双螺旋以后也将继续以“以科学的检测服务水产健康与质量安全”为己任,致力于为水产客户提供更全面的检测服务体系打造,不断的推动检测能力在动物健康养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整合资源,成为水产检测服务外包商,与综合运营服务商,为从塘头到餐桌的食品安全提供技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