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双螺旋基因技术有限公司

化工仪器网中级5

收藏

驯化成功率仅20%?病害成鳜鱼产业最大挑战!苗种检测或为关键

时间:2024-03-27      阅读:1731

检测仅仅是我们发现风险点的一个工具,以帮助苗企或养户在任何一个环节发现风险进而及时消除风险


据了解,2023年,国内的饲料鳜养殖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年养殖量几乎翻了一番,占比全国鳜鱼总产量超一成,这无疑展现了一片繁荣的景象。然而,与2022年相比,苗种繁育和成鱼养殖的成活率却下降了10-20%,这背后的隐忧不容忽视。对此,广州双螺旋基因技术有限公司技术服务部总监(简称“双螺旋基因”)王海青指出:“当前饲料鳜产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病害问题。”

成立于2016年的双螺旋基因是专注于服务水产领域的检测企业,公司以“以科学的检测服务水产健康与质量安全”为使命,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分子检测整体服务体系。

那么,饲料鳜的病害问题为何如此高发且难控?为何驯化成功率一直难以有效提升?对鳜鱼苗进行检测的必要性又体现在哪里?带着这些问题,近日,笔者与王海青进行了交流。

图片

双螺旋基因技术服务部总监 王海青

鳜鲈前沿:据您了解,目前市场上驯化成功率可达多少?


王海青:由于我们目前接触较多的苗种繁育企业是相对有检测和病害防控意识的企业,他们的成功率相对较高。但据我了解,目前整个行业的饲料鳜苗种的驯化成功率(指最后出苗的数量和进苗数量的比例)较低,大概只有二到三成。由于病害造成的损失可达一半以上,甚至达到八到九成。

鳜鲈前沿:鳜鱼病害中,病毒病是主要的疾病类型,那么,病毒主要来源于哪里?

王海青:我认为目前行业在饲料鳜的苗种标准化繁育方面还有一些工作需要做,主要是疫病防控体系的建设。

首先,导致鳜鱼苗发病的几种常见病原,例如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蛙虹彩病毒、弹状病毒等都可垂直传播,如果将本就带毒的亲本用于繁育,那么孵化出来的苗种带病毒的风险将大幅上升,因此亲本检疫很有必要。

其次,目前还有相当多苗种繁育企业或养户采用较为粗放的养殖模式和养殖设施,这些粗放的、开放的养殖设施极易让病原有入侵的机会。比如许多苗企在孵化阶段使用室内水泥池,但标粗阶段则多转移到室外的养殖池塘中进行。然而,室外池塘的环境几乎无法实施有效的病害防控措施,池塘的水源、底泥、投入品、工具以及风媒、雨水等都可能导致病原传入。

具体来说,水源方面,池塘水源可能来自于河涌水,或是一些天然水体、水库、泉水等,如果在进水前不对其进行彻di的消毒处理,水体就可能带有活的病毒。底泥方面,对于土塘养殖而言,池塘的底泥带病毒的情况也可能非常严重,尤其是虹彩病毒,它对于外界环境的耐受力非常强,能够附着在底泥或有机颗粒上存活长时间。而对于工厂化养殖而言,圆筒内壁附着的有机物等也是病毒的潜在载体。

第三,病原还可能来自外部环境,如风媒传播的病毒以及环境中的其他动物,如水鸟或人为投入的冰鲜饵料鱼等,这些都可能成为潜在的污染源。

最后,对于驯化环节来说,苗种带毒是最主要的病毒来源途径,因此进苗前一定要多次、严格的额进行病毒检测,确保苗种不带病毒。需要特别提醒的是,驯化企业在小苗检测时,一定要注意采样的规范性,足量均匀地采集样品。在一线走访时我们发现同一塘鱼苗不同个体间带病毒的情况差异非常大,活力好、健康的个体wan全不带病毒,活力差的鱼体内病毒含量却很高,若采样未能涵盖到这些带病毒的个体,病毒便可能通过这些漏网之鱼进入驯化池,成为后期养殖过程中的潜在风险。

鳜鲈前沿:对鳜鱼苗进行检测的必要性又体现在哪里?
王海青:我认为,对于病毒检测我们应该要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即检测仅仅是我们发现风险点的一个工具,在苗种繁育的多个环节中运用检测工具对苗种进行病害监控,以帮助苗种企业或养户在任何一个环节发现风险进而及时消除风险。我们更多的是希望鳜鱼苗企和养户能够在苗种繁育或养殖过程中养成监控风险的意识,对苗种的病原检测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从整个饲料鳜板块来看,当前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病害问题,因此我们通过对病原的检测能够发现病原的传播途径,进而做出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措施。同时,也能够对发病的鱼进行确诊,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从风险防控的角度而言,要想达到稳定的产出,就要让养殖系统长期处于生物安保的状态,这就需要通过长期的病原检测实现。


鳜鲈前沿:目前鳜鱼从业者中鳜鱼苗检测的普及率有多少?
王海青:近年来行业内鳜鱼从业者的检测意识已经有明显上升,尽管普及率还不及对虾产业,但我认为鳜鱼检测一定会像对虾检测一样发展至大范围普及。目前行业内起码已经有很多人听过鳜鱼检测了,但真正付诸行动的企业或养户仍占少数。因此,我们致力于在一线推广和普及科学的风险防控体系,让更多人了解并应用鳜鱼检测技术。

我们也发现,鳜鱼苗检测普及不足的原因主要有四点:一是出于成本的考虑,增加检测环节意味着额外的投入;二是部分企业或养户认为自己尚不具备检测所需的条件,如人员、场地和技术能力,同时缺乏专业的检测机构支持,导致检测工作难以开展;三是当前许多生产体系仍较为粗放,如水处理设施建设和水底消毒等工作尚不完善,需优先改进;四是部分苗企或养户wan全缺乏检测意识。这些因素共同阻碍了鳜鱼苗检测的普及进程。


鳜鲈前沿:目前苗企或养户实际的检测操作中遇到的问题有哪些?该如何解决?
王海青:第一是采样的问题,由于一条鳜鱼本身的成本比较高,按照理论标准在10万尾中抽样150尾进行检测,对于部分企业而言成本高昂,而且处理这150尾样品鱼的工作量巨大,涉及解剖、组织提取等繁琐步骤,导致时间和人力成本均显著增加。因此,实际采样时往往难以严格遵循抽样规范,使得抽样代表性不足,进而产生较大的抽样误差,检测结果难以准确反映整个塘口的真实情况。

第二,检测过程中的操作失误或实验室污染也可能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养户在进行检测时,可能会因为操作不规范,如解剖工具未经彻di消毒就连续使用,从而造成样本间的交叉污染。

对于采用代表性差的问题,我认为还是要在成本可接受的范围内,尽可能增加抽样数量,并确保采样点分布均匀,以提高抽样的代表性。对于操作不规范或错误的问题,双螺旋基因在全国每个省市都配备了1-2名技术服务人员,并提供24小时在线支持。因此,当我们客户在检测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时,都能及时联系到我们的专业工作人员,获得有效的解决方案。



上一篇: 我国出口大米制品因检出转基因成分被拒入境 下一篇: 荞麦过敏原检测,出口日韩市场必测
提示

请选择您要拨打的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