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跃仪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化工仪器网免费会员

收藏

电气化推动储能应用发展

时间:2019-04-03      阅读:1341

   长期观察我国能源结构体系可以看出,煤炭消费的行业结构呈现多元化的特点,但主要集中在电力、钢、建材、化工等行业。煤炭仍然是电力的主要来源。

 

        在经济增速放缓及趋于平缓的大背景下,一方面是煤炭面临产能持续退出的政策压力,另一方面是煤炭消费需求日益增长。调整能源结构,构建清洁低碳、安全的可再生能源结构体系势在必行。从而,再电气化成为实现能源结构转型的有效路径。因为再电气化强调转化为电能的生产资料是清洁的、*的,能更广泛、更深入地被人们利用。

 

        与此同时,在2018年第五届储能技术与创新峰会的主题演讲环节,国家电网科技部主任沈江指出,从整个能源应用来看,推动可再生能源融入能源使用场景中,对构建再电气化的应用场景促进储能产业发展同样有益。

 

        新能源渐成发电主力

 

        《2018年*工作报告》中提出,2018年煤炭行业去产能目标为1.5亿吨,淘汰关停不达标的30万千瓦以下煤电机组,由“总量性去产能”转变为“结构性去产能、系统性优产能”。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8年8月15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公布,2018年1-7月全国共退出煤炭产能8,000万吨左右,完成全年任务1.5亿吨的50%以上,剩余5个月仍需退出产能7,000万吨,去产能压力仍较大。

 

        近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数据,2018年上半年全国煤炭消费量约18.9亿吨,同比增长3.1%。具体来看,2018年1-3月动力煤表现出大幅供不应求,4-6月供需基本平衡,上半年供需缺口合计为7,923.73万吨。

 

        总体来看,2018年上半年,在去产能、环保以及安监等多重监管压力下,国内煤炭产能释放受到一定抑制,煤炭供应偏紧,依靠快速增长的进口煤,基本实现了供需平衡。

 

        对此,沈江表示,国家煤炭消费量到2025年或者2030年会达到顶点,随后会急速下降,但是煤炭用于发电的比例会越来越高。能源结构相对会发生变化,这是未来趋势。

 

        清洁能源目前占能源消费比重的14%,到2020年将占到19%,再到2050年清洁能源用量会占到51%,清洁能源将会逐步替代煤炭等传统化石能源而成为主要的发电资源。

 

        再电气化下的储能应用

 

        从生产环节看,再电气化体现为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从消费环节看,再电气化体现为电能对化石能源的深度替代。

 

        中国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每提高1个百分点,单位GDP能耗可下降2~4个百分点。到2030年能源消费将趋于饱和,所有的煤炭、天然气、石油等消费量都会下降,唯有电力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在不断上升,预计2030年达到30%,2050年超过40%。2050年我国电力将在当前水平基础上翻番。

 

        由于美国宣称将在2050燃油车全部电动化,预计到2050年电力消费将会达到80%。同样在各地*政策的“加持”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也呈现良好的发展前景。按照这种趋势,在能源结构体系当中,电力发电将占主导地位。

 

        再从新能源角度看,2030年新能源装机比重由2017年的17%将提高至30%,发电量比重由7%提高至16%。2050年,装机比重达到52%,发电量比重达到34%。

 

        新能源发电主要依靠风电和太阳能,到2030年以后,新能源的装机容量将实现与煤电的装机容量重合,甚至超过煤电。在电力消费方面,到2050年之前新能源的发电占比(发电量)将超过火电的发电量。

 

        随着能源结构的渐进式调整,新能源发电增长速度将会不断加快。但是新能源发电具有间歇性与不稳定性特点,这将将对储能有长期需求空间。

 

        目前,由于电力消费持续增长,电网规模也将不断扩大,电网建设与运行的复杂性对储能需求有增无减。此外,用电需求持续增长,多元化用电无法消除峰谷差,阶梯电价、峰谷差电价仍然存在,储能的削峰填谷作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无法替代的。因此,电力对储能发展的推动作用,是长远的,也是明确的。

 

寻找储能商业模式

 

        投资储能长期以来依赖于储能技术价格,但是如何对投资人去讲好储能?沈江认为,技术价格、商业模式、及补贴支持这三个缺一不可。

 

        什么是好的储能商业模式?首先是适应再电气化趋势,第二个是助力节能减排,第三个是各方协同,实现*、发电企业、电网企业、投资人四者的合作共赢。

 

        *与投资人是储能应用中的核心主体,储能应用必须依赖于发电、用电和电网企业的深度参与。电网企业专注于电网侧储能,专心做好其他的接网服务。国家*则专注于电网侧,降低储能电价成本。

 

        对投资人来讲,投资电网储能目前很难核算具体收益,但是在发电侧及用电侧前景相对比较明朗。如何在储能产业应用中寻找一个确定的商业机会?关键的是,投资人要找准企业市场定位,同时用好现有的政策。

上一篇:ABB创新技术推动智慧能源产业发展 下一篇:改变世界的ABB技术→ 变频器
提示

请选择您要拨打的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