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71公里,2020年底全线贯通,中俄东线天然气工程今天按下加速键
时间:2018-05-07 阅读:1377
12月13日,随着中俄东线黑河—长岭段11个点段同时打火开焊,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境内段全面加速建设。
中俄东线天然气工程(以下简称“工程”)是中俄两国高层高度重视和推动下,加强全面能源合作伙伴关系、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又一重要成果,是中国石油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构建我国四大能源运输通道的重大工程。
工程介绍
2014年5月,中俄双方签署了总价值超过4000亿美元、年供气量380亿立方米、期限长达30年的中俄东线天然气购销合同。
这项工程于2015年6月开工建设,将分期建设北段(黑河—长岭)、中段(长岭—永清)和南段(永清—上海),预计2019年10月北段投产,2020年底全线贯通。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起点位于黑龙江省黑河市的中俄边境,途经黑龙江、吉林、内蒙古、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上海等9个省区市,终点为上海市,全长3371公里。
工程引进的清洁的天然气,将有效环解东北地区天然气短缺局面,对提升我国清洁能源供应量,优化能源结构,实现节能减排,改善大气环境,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都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单管输量zui大的跨境长输天然气管道工程
该管道是我国目前口径zui大、压力zui高的长距离天然气输送管道。在实施工程的过程中,中国石油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努力将其建成促进经济发展、服务环境改善、造福人民的示范工程。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是中国石油管道建设的一张“创新名片”。这一工程是我国首条采用1422毫米超大口径、X80高钢级管材、12兆帕高压力等级的世界上单管输量zui大的跨境长输天然气管道工程。
管道沿线自然环境复杂,多年冻土、水网沼泽和林带交替分布,冬季zui低气温达零下40摄氏度,为管道建设带来巨大的挑战。
为建设好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中国石油组织开展了1422毫米X80天然气管道管材制造、管道断裂控制、管道工程设计施工及装备等一系列技术专题研究,形成了1422毫米X80管材制造、管道工程设计施工、阀门管件技术条件等13项技术标准。同时在上开展了X80、1422mm天然气试验介质的管道全尺寸爆破试验,验证了自主研制钢管的安全可靠性。
在北段试验段建设期间,全体参建人员以全工序大流水作业为目标,累计投入12个自动焊机组,1492名参建人员,1164台机具设备,全自动焊接率达到90%以上,工程线路采用低温-30℃全自动焊接工艺,站场采用低温-45℃焊接工艺,以及AUT、PAUT+TOFD、DR及大功率射线无损检测技术,取得技术实验成果48项。
全信息化管理,试点中国石油“智能管道”建设
作为我国首条第三代油气管道,本工程也是中国石油“智能管道”建设的试点工程,以“全数字化移交、全生命周期管理、全智能化运营”为目标,借助“移动端+云计算+大数据”和互联网+机组的“智能工地”建设,整合数据信息,搭建从监理到承包商、再到业主共享的全生命周期信息系统的智能综合应用平台,实现信息协同和流程协同,推进管道数据由零散分布向统一共享转变、风险管控模式由被动向主动转变、管道信息系统由孤立分散向融合互联转变,建成本质安全、运行的智能管道。
技术创新的同时,也带动了项目管理创新。为提高工程安全、质量、效率和经济性水平,立足全自动焊接、机械化防腐补口等全工序管理目标,工程全过程进行了跟踪与优化设计,采用三维数字化设计平台,实现勘察、测量、选线、施工图设计、竣工图设计全阶段的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管理,全面提升施工现场管理有效性。
工程建设将全过程管控和全信息化管理进行有机结合,zui大限度地利用和发挥全自动焊接的效能,采用7种方法对全自动焊接接头质量进行检测,管道全自动焊接率达到*,有效提升了工程质量和工效。
避开生态脆弱区,打造中国石油“绿色名片”
该工程是中国石油管道建设的一张“绿色名片”。
中国石油严格落实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坚持做到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三同时”制度要求,强化工程设计、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管控措施。
一方面,设计阶段优化路由、合理选线,管道沿线尽量绕避各类生态保护区、水源保护区,穿越林区路由顺直、减少林木砍伐,尽可能不占或少占良田等。
另一方面,实施阶段成立环境管理工作组织,建立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监督和管理工程沿线环保措施的制定及落实。施工期间主动服从和积极配合政府部门的检查和指导,加强对动、植物的保护和水源、河流、自然保护区等环境敏感目标的管控,确保建成安全、环保、绿色工程。
据统计,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每年引进380亿立方米清洁的天然气。与燃煤相比,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6378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182万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量46万吨、减少粉尘排放量84万吨,将有效缓解东北地区天然气短缺局面,改善京津冀地区空气状况,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能源结构调整。
在环保与经济性的双轮驱动下,未来,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还将加速信息交互、推动天然气领域技术的跨界应用,助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的现代能源体系,为“一带一路”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