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汇畅金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化工仪器网高级7

收藏

关于七夕由来

时间:2022-08-06      阅读:831

七夕节的来历与民间流传的牛郎与织女的故事有关,它最早的渊源可能在春秋战国时期,如《诗经·大东》:跤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服章;睨彼牵牛,不认服箱。还有明代罗颀《物源》曰:楚怀王初置七夕。不过那时候的七夕,是祭祀牵牛星、织女星,并无后面的故事。直到汉代,其细节才与牛郎织女的故事联系起来,并且正式成为属于妇女的节日。如东汉应劭撰的《风俗通》载: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侨。又如《西京杂记》载: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俱以习之。

节日习俗

由于过往女子的命运只能嫁作人妇、相夫教子,因此不少女子都相信牛郎织女的传说,并希望以织女为榜样。所以每逢七姐诞,她们都会向七姐献祭,祈求自己能够心灵手巧、获得美满姻缘的节日。这也就是乞巧这名称的来源。妇女亦会结彩楼,预备黄铜制成的细针(七孔针),以五色细线对月迎风穿针,穿进了为之得久。久而久之,七夕也成为了女儿节不过,古人乞巧不独七夕,正月及八九月都可以乞巧,只有宋以后才有七夕乞巧。宋元时期,七夕乞巧节变得很隆重,有专门卖乞巧饰品的市场,称作乞巧市。

《荆楚岁时记》记载古代女子在七夕夜的闺中秘戏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采缕,穿七孔针,或陈几筵酒脯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喜子是指一种小型蜘蛛。《东京梦华录》则说:妇女望月穿针,或以小蜘蛛安合子内,次日看之,若网圆正,谓之得巧。杜甫在《牵牛织女》诗中曾提及这种风俗:蛛丝小人态,曲缀瓜果中。刘言史《七夕歌》:碧空露重新盘湿,花上乞得蜘蛛丝。

到了现代,七夕节又被人们正式地称为爱情节。许多商家和民众称之为中国情人节,但由于情人一词可能产生的歧义,以及七夕传统习俗中并没有情侣约会的内容,因此民俗专家认为称为情人节不适当,而应称爱情节。在中国大陆,七夕节被商家作为商业*的一大良机,而传统习俗则呈现失落,人们对七夕的热情比不上西洋舶来品情人节。中国台湾和香港也受到西洋文化的影响,七夕节情况堪忧,比不上日本的节日氛围。

折叠穿针乞巧

穿针乞巧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南朝梁宗谋《荆楚岁时记》说: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外,或以金银愉石为针。《舆地志》说:齐武帝起层城观,七月七日,宫人多登之穿针。世谓之穿针楼。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夕,宫中以锦结成楼殿,高百尺,上可以胜数十人,陈以瓜果酒炙,设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嫔各以九孔针五色线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之侯。动清商之曲,宴乐达旦。土民之家皆效之。元陶宗仪《元氏掖庭录》说:九引台,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宫女登台以五彩丝穿九尾针,先完者为得巧,迟完者谓之输巧,各出资以赠得巧者焉。

 


上一篇:二十四节气-处暑的由来 下一篇:二十四节气之一大暑
提示

请选择您要拨打的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