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rnerDesigns/美国特纳 品牌
代理商厂商性质
广州市所在地
美国特纳TD-120 在线水中油分析仪
美国特纳TD-120 在线水中油分析仪
一、仪器简介:
美国特纳TD-120水中油监测仪、在线水中油分析仪的研发基于我们在实际应用的丰富经验,使用了引领行业未来的紫外荧光技术。TD-120是市场上高性价比的一款在线式水中油监测仪,其对燃油、润滑油、液压油等油类具有高灵敏度,警报及检测下限低至0.02ppm,同时配有腔室清洁度监测功能和自动清洗功能,可轻松验证水中油监测仪的清洁度。
TD-120在线水中油分析仪使用LED作为光源,LED灯源寿命较长,能使水中油监测仪使用寿命期间的光源漂移影响化。TD-120的流通池配有Smart Sensor智能传感器,坚固耐用,载有全部校准数据。如需更换流通池,当地技术人员可在现场轻松操作。
TD-120的腔室清洁度状况监察器是仪器内第二个*的传感器。市面上没有任何其它水中油监测仪具有这一特色功能。它能够告知操作人员流通池处于干净状态,后续测量有效。如需清洁,腔室清洁度监测功能可证明清洁工作已完成。同时,用户亦可通过仪器内置的注液端口使用标准溶液确认校准。TD-120人性化的设计可由当地技术人员轻松快速完成安装调试。
TD-120提供实时响应(响应时间0.5~3秒可调),因应进程改变,仪器全刻度响应时间只需少于10秒。仪器配有标准的4-20mA信号输出可指示油类浓度,并有4个继电器用于进程及系统警报功能。
根据客户现场工况及实际应用的不同,TD-120提供“标准关怀服务包”或“定制关怀服务包”两种客户关怀服务方案可供客户选用。“客户关怀服务包”内容包括:使用已知标准物质或客户的目标烃类进行校准;使用目标样本分析校准,让您的安装和调试过程快速无虞。TD-120是热交换器、锅炉和过滤膜系统中油类泄漏检测以及水处理系统优化的理想仪器。
凭借极低的检测下限、*的灵敏度,以及大幅扩展的检测范围,TD-120为客户提供了功能齐全而又简单易用的解决方案,可满足用户当前复杂的水中油监测需要。
二、性能特点:
功能特点:
■ 内置平板电脑用户界面,方便用户快速设置及校准
■ 流通池清洁度监测,配自动冲洗功能
■ 低的人工维护保养
■ 低运行成本:无需试剂或仪表风运行
检测原理:
TD-120通过荧光性测量油类样本的碳氢化合物含量。荧光性在一分子(在该情况下为碳氢化合物分子)在被电子激发后驰豫至其基态时产生。荧光碳氢化合物会吸收光-激发-在某一波长下并发光-驰豫-在更长的波长(能量更低)下。发出的光线会被过滤并转化为与样本中的荧光碳氢化合物浓度相当的电位反应。
TD-120的电子器件与高灵敏度的光线探测器能够探测从百万分之一(ppm)至十亿分之一(ppb)范围内的碳氢化合物。
适用油类:
1、凝析油
2、原油
3、柴油
4、重质燃油
5、喷气燃料
6、煤油
7、润滑油
应用领域:
1、锅炉补给水及冷凝水的漏油监测
2、循环冷却水漏油监测
3、水力发电站坝水坑水中油监测
4、生产水/工业废水中的原油含量检测
5、轮船及军舰船舱污水碳氢化合物监测
6、环保应急监测
7、其他油类检测领域。
三、技术参数:
应用 | 蒸气冷凝水、锅炉给水、冷却水、取水口保护、水源地保护、进程优化 |
适用烃类 | 柴油、燃油、原油、汽油、喷气燃料、润滑油、苯酚、热传导液体 |
测量范围 | 0.02ppm ~ 6000ppm |
尺寸 | 壁挂式,长508mm×宽140mm×高406mm |
重量 | 10.9kg (24 lbs) |
本地彩色显示屏 | PPM, PPB或原始荧光值 |
控制 | 外部触控式键盘控制,可查看:事件、历史记录和维护保养记录;内置平板电脑,用于设置配置及校准 |
电源要求 | 100-240VAC 50/60Hz,1.3A值,单相,零线或火线(突入电流不得超过40A值) |
通信 | 4-20mA信号输出,可选择回路供电或仪器自身供电;可选:HART通信协议 |
警报 | 4个用户可设置的干式触点警报:早期警报、高浓度警报、系统警报、腔室清洁度状况警报、高温警报 |
管道要求 | 进水管1/4”,回流管1/4”,冲洗管1/4” |
样本入口压力 | 10-100psig(69-690 kPag),更高压力请咨询工厂 |
样本温度 | 0-50°C(32-122°F),更高温度请咨询工厂 |
环境运行温度 | 0-55°C(32-131°F) |
流量 | 极限值:0.03-0.79美制加仑/分钟(0.1-3升/分钟) 建议值:0.26-0.52加仑/分钟(1-2升/分钟) 另有样本泵可供选用 |
运行原理 | 紫外荧光法 |
响应时间 | 默认3秒(用户可调整,低至0.5秒) 连续读数 |
认证 | EN 61010-1:2010及EN 61326-1:2013 CAN/CSA-C22.2 No.61010-1:2012 + UPD No.:2015-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