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保温箱运营痛点全在这里
时间:2021-07-08 阅读:857
国家对药品的冷链管理非常严格。在实际的药品冷链运输中,即使出现短暂的波动性超温也可能被客户拒收。目前,冷藏车和保温箱是冷藏药品运输的基本方式。但冷藏车造价高、运输的空车率高[1],导致运输成本高企。此外,冷藏车制冷机组节律性启停及中途开门卸货,都会导致短暂的超温。用保温箱运输可有效避免这方面的问题,且保温箱可与常温药品一起运输,便于灵活调度,利于降低运输成本。此外保温材料和蓄冷剂的技术革新非常活跃[2],升级空间巨大。文章总结了以下几个使用注意点,有助于简化保温箱的操作,减少人为操作失误,提高保温箱运输的可靠性。
01.可根据常用运输时间简化蓄冷剂的配置方式:在药品冷链运输中,企业通常希望保温箱的保温时间越长越好。但要达到最长保温时间需要配置大量蓄冷剂,这不仅压缩了药品的储存空间,还导致保温箱过重,造成搬运困难。其实对于药品同城配送企业来说,12小时的保温时间已经足够。
可根据常用的运输时间需求,探索最简约的蓄冷剂配置方式。图1为夏季最长保温时间(48小时)对应的蓄冷剂配置方式,图2为简化后的夏季常用保温时间(12小时)对应的蓄冷剂配置方式。简化后,保温性能不仅满足大部分的日常配送需要,且保温箱操作更简单,整箱重量减轻近一半,更便于搬运,也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配送成本。
02.蓄冷剂的冻制时间有缩短的可能:大部分保温箱供应商都建议蓄冷剂在低温冰柜(-18℃)中冻制48小时,有的建议冻制72小时甚至更长时间。在冷链运输中,蓄冷剂的周转率直接影响到保温箱的周转率,从而影响保温箱的使用成本。因此,企业应尽可能缩短蓄冷剂的冻制时间。
可将在低温冰柜中冻制了24小时与48小时的等量蓄冷剂,放置在同规格保温箱或纸箱中,在箱中心位置布置温度监测设备,密闭后将箱子移入相同温度的阴凉库中,分析箱内温度变化。
冻制24小时的蓄冷剂与冻制48小时的蓄冷剂的温度平稳时间段,温度上升时间段的变化基本一致,说明两者冷量释放基本一致,因此该蓄冷剂无需冻制48小时,只需冻制24小时。
03.蓄冷剂应化霜完成后才能装箱,蓄冷剂通常在低温冰柜(-18℃)中冻制,从冰柜中拿出后,其温度由-18℃逐渐上升。空气中的水汽遇到低温的蓄冷剂,快速在其表面凝结成白霜[3]。当蓄冷剂的温度上升至0℃,表面的白霜开始液化[4],至白霜*消失即为化霜完成。若蓄冷剂未化霜完成即装箱,则会造成箱内温度偏低,给药品质量带来风险,因此准确判断是否化霜完成非常重要。除了观察表面白霜是否*液化,还有两个有效的判断方法:①由于化霜完成后蓄冷剂由单纯的固体,变为温度稳定的固液两相共存状态[5],因此只要蓄冷剂内部有液体出现,则说明化霜已完成。②查看保温箱的运输过程温度曲线,若在曲线的初始阶段出现了低温波谷,则说明化霜未完成。
04.应定期测试保温箱的箱体保温性能,保温箱在不断的搬运和运输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破损、锁扣松动、隔热层进水等意外状况,从而影响其保温性能。大型物流企业保温箱数量多,若对每个保温箱都进行检查,则需要一种简易、快捷又可靠的箱体性能测试方法。
可移除保温箱的蓄冷剂,在空箱体中心位置布置温度监测仪,密闭后将箱体移入冷库中,观察箱内温度下降的情况,如下图5为三个同规格保温箱的箱体性能测试。
1号箱和2号箱温度下降情况基本一致,3号箱的温度下降最快,表明其保温性能可能受损。根据此结论对3号箱进行重点检查,发现该保温箱的箱盖处的密封条出现了硬化,导致保温箱无法密闭,造成保温性能减弱。用上述方法对箱体进行测试,耗时短,操作简单,且无需专门的设备,因此适合对所有保温箱进行快速可靠的测试。
05.小结:本文通过归纳冷链运输过程中的保温箱使用经验,对保温箱操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了阐释,并对解决方案进行了探索。
其中有两个问题与保温箱的周转效率有关:①企业可根据常用运输时间简化蓄冷剂的配置方式,以简化操作,减轻搬运重量,节约配送成本;②通过实例展示和数据分析说明蓄冷剂的冻制时间有缩短的可能,并提供了对蓄冷剂冻制时的测试方法。
有两个问题与保温箱的正确使用有关:①分析了蓄冷剂化霜对保温箱的重要性,并给出了判断化霜完成的具体方法;②分析了定期测试保温箱的箱体性能的必要性,并给出了具体的测试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