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电常数与高聚物结构的关系
时间:2024-12-03 阅读:232
高聚物的极化现象
电介质在外加电场下发生极化的现象, 是其内部分子和原子的电荷在电场中运动的宏观表现。要深入了解极化现象的本质, 必须在分子级的水平上去考察极化作用。
不管是极性高分子聚合物或是非极性高分子聚合物, 在正常不加电场情况下, 分子偶极取向是杂乱无章的, 宏观上都呈现电中性。
在外加电场作用下, 其分子受外电场作用, 分子内电荷分布发生相应的改变, 导致分子的偶极距增大, 这种现象称为极化。
分子极化
高聚物的介电常数
如果在真空平行板电容器加上直流电压U,在两个极板上将产生一定量的电荷 Q。,这个真空电容器的电容 Co为
Co=Qo/U
电容与所加电压的大小无关, 而决定于电容器的几何尺寸。如果电容器极板面积为S,而两极板间的距离为d, 则
比例系数ε0 为真空电容率, 在国际单位制中: ε0 =8. 85 ×10^-12F/ m。
如果在上述电容器的两极板间充满高聚物电介质, 这时极板上的电荷将增加到Q (Q =Q0 + Q′), 电容器里的电容C 比真空电容器增加了εr 倍:
εr———相对介电常数(以下简称介电常数), 也称相对电容率。
介电常数与高聚物结构的关系
介质极化决定于介电常数的大小, 而介质极化与介质的分子结构及所处的物理状态有关。
从前面的讨论可知, 介质的极化按其机理至少可分为电子极化、原子极化、偶极取向极化, 其中以偶极取向极化的贡献最大, 而取向极化只有极性分子才能发生。因此碳氢化合物类的非极性高聚物, 如天然橡胶、聚苯乙烯、聚乙烯、聚四氟乙烯只有电子极化、原子极化, 其介电常数较小, εr 在2 ~3 左右。极性高聚物如聚氯乙烯、有机玻璃、聚酯等, εr 在3 ~7范围。而且极性基团在分子链中的位置不同, 对介电常数的影响也不同。一般说来, 主链上的极性基团活动性小, 它的取向需要随主链的构象改变, 因而这种极性基团对介电常数影响较小; 而侧基上的极性基团, 特别是柔性的极性侧基, 因其活动性较大, 对介电常数影响较大。
显然, 发生偶极取向运动时需要改变主链构象的极性基团, 包括在主链上的和与主链硬性连接的那些极性基因, 它们对高聚物介电常数的贡献大小, 强烈地依赖于高聚物所处的物理状态。在玻璃态下, 链段被冻结, 这类极性基团的取向运动有困难, 因而它们对高聚物的介电常数的贡献很小; 而在高弹态时, 链段可以运动, 极性基团取向得以顺利进行, 对介电常数贡献也就大了, 这就不难解释聚氯乙烯所含的极性基团密度几乎比氯丁橡胶多一倍, 而室温下介电常数后者是前者的三倍。可以预料, 那些主链上含有极性基因或极性基团与主链硬连接的聚合物, 当温度提高到玻璃化温度以上时, 其介电常数将大幅度提高, 如聚氯乙烯的介电常数将从3. 5 增加到15。
分子结构对介电常数也有很大影响, 对称性越高, 介电常数越小, 对同一高聚物来说,全同立构的介电常数高, 间同立构介电常数低, 而无规立构介于两者之间。
此外, 交联、支化、拉伸等对介电常数也有影响。交联结构使极性基因活动取向有困难, 因而降低了介电常数, 如酚醛塑料, 虽然极性很大, 但介电常数并不太高。拉伸使分子整齐排列, 从而增加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但降低了极性基团的活动性, 而使介电常数减少,相反支化则使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减弱, 因而使得介电常数升高。
绝缘材料的介电常数是决定通信电缆传输信号衰减的一个重要因素, 所以通信电缆的绝缘材料其介电常数越小越好, 通常采用介电常数小的聚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而在电容器中, 则宜采用介电常数大的绝缘材料, 以提高电容量。
除此之外, 温度、频率对介电常数影响也大。下表给出了部分高聚物的介电常数:
部分高聚物的介电常数
注: 橡胶为103 Hz 时的测定值, 其余为50Hz 时的测定值。
测试高聚物介电常数的仪器
北京航天伟创生产的LDJD系列介电常数及介质损耗测试仪,能够测试高聚物的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
LDJD-A介电常数及介质损耗测试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