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编程高频电源的发展历程
时间:2024-09-23 阅读:256
可编程高频电源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这一时期是开关电源的维形初现阶段。1955年,美国科学家G.H.Roger发明了自激振荡推挽晶体管单变压器直流变换器,这一设计利用时间比例控制变换器工作,即PWM(脉冲宽度调制)控制法,为开关电源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这一阶段的探素为后来可编程高频电源的发展奠走了基础。
2.技术发展期
进入20世纪60年代,开关电源迎来了大发展时期。各种电路拓扑纷纷涌现,特别是1964年美国科学家们提出了串联型开关电源的设想,取消了笨重的工频变压器,利用电力电子器件工作在开关状态,并采用PWM控制或脉冲频率调制(PFM)技术,构成了早期的开关电源。这一时期的开关电源不仅在体积和重量上大大减小,而目效率显著提高,最高可达70%,远超当时线性电源的40%。这一时期的发展为可编程高频电源的技术积累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3.性能提升期
20世纪70年代是开关电源性能提升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开关电源的频率历史性地提升到20kHz,这一频率的提升避免了人耳可听到的声音频段内的噪声产生,使得开关电源得以广泛应用。这-“20kHz”革命对电源发展史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开关电源的研究和应用也推动了高频开关电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各种DC/DC器如Buck、Boost、Buck-Boost等逐渐应用到开关电源中,提升了电源的性能和灵活性。
4.高频化趋势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高频化成为开关电源发展的重要趋势。高频化不仅提高了电源的效率,还显著减小了电源的体积和重量,使其更加紧凑和便携,高频开关电源采用高频化的功率变换技术,通过PWM控制等先进手段,实现了高效、稳定的电力转换。这一时期的研究和发展,为可编程高频电源的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