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癌症说“不”早诊早治比“神药”更管用
时间:2019-03-14 阅读:223
对癌症说“不” 早诊早治比“神药”更管用
两会话题
一组数字的对比,让癌症治疗领域的代表委员记忆犹新。美国、日本肿瘤患者5年生存率为60%左右,而我国仅为31%。
缺少治疗癌症的药是一个原因,但并不是权重大的原因。
癌症真正事半功倍的治疗方法是“早诊早治”。“胸痛、咳血才来医院,发现是晚期肺癌。”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肿瘤医院院长于金明院士表示,我国肿瘤患者确诊时相当一部分已是晚期,而对晚期患者治疗手段非常有限。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癌症防治行动,推进预防筛查、早诊早治和科研攻关。这让来自医疗界的代表委员们觉得兴奋。
筛查,能“以一敌三”
“我国肿瘤患者生存率低大致有3个原因。”于金明介绍说,首先是我国患者的癌种更“坏”。美国发病的癌种多为乳腺癌和前列腺癌。2017年,有论文表明美国前列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91%,乳腺癌达到99%。而中国人发病率zui高的是肺癌和肝癌,这两个癌种的5年生存率约为19.8%和14.1%。
其次,癌症筛查并未普及。于金明说:“美国和日本每年一次数字CT这类的筛查很普遍,在我国能享受此类筛查的民众却很少。”第三,救治上,西方的技术和药物比我国好。
尽管如此,于金明表示,筛查、早诊早治可以根本性地改变我国肿瘤患者整体生存率低的问题。
这一实践已经在多个国家获得证实。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罗永章用数据说话:由于筛查范围的进一步扩大,美国癌症死亡率20年间下降25%。
“如果每年筛查,在肺癌还是小结节的时候就能发现,疗效肯定更好。”于金明说。
“然而目前的情况是,我国体检普及率低、防癌体检不规范,癌症检出率比发达国家低3—4倍。”罗永章说。
算经济账,纳入医保是“丢芝麻捡西瓜”
将癌症筛查纳入医保,是提高癌症检出率的重要手段,这归根结底是个经济问题。
于金明为科技日报记者算了一笔账:看上去一个人一年花了几百块钱做筛查,但是癌症患者的治疗费用轻易就要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算总账,花钱是少了。”
罗永章表示,早期癌症*可达90%以上,防癌体检年人均费用约100美元,癌前病变或早期患者人均治疗费用仅3221美元,不到癌症人均年治疗费用的三分之一。
因此,筛查纳入医保是“丢芝麻捡西瓜”的划算事。对此,于金明建议,在政府干预的基础上,尝试引入社会资本,创新保险种类,扩大保险的参与方式。
一旦癌症筛查普及,捡到的“西瓜”还包括对技术产业的“倒逼”和对医疗资源的“挖潜”。
“鼓励检测技术与产品研发,通过技术更新提升防癌体检效率。”罗永章表示,优先选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还能“倒逼”我国科技创新成果在癌症筛查中普及应用。
“zui实际的问题是,我国多数*医院常年人满为患,无暇开展防癌体检,且集中在少数大城市,难以形成足够的人口覆盖。”为此,罗永章建议将防癌体检重点放到一、二级医院开展,加强软硬件建设,促进医疗资源合理利用。
本文由陕西圣瑞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转载自医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