鄄城县瑞恒实验仪器销售部

化工仪器网免费会员

收藏

重大研究计划“大气细颗粒物的毒理与健康效应”2020年度项目指南

时间:2020-09-14      阅读:349

本重大研究计划自立项以来,在PM2.5毒性组分辨识与溯源、PM2.5环境流行病学证据与特征、PM2.5污染的典型健康危害等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随着大气污染防治策略的实施,全国范围PM2.5控制*。然而,PM2.5质量浓度的下降并不意味着健康危害的同等程度减少,组分差异决定了PM2.5健康风险的差异,PM2.5多种复杂组分的联合毒性作用研究从方法到机制都不清楚。已资助的环境流行病学研究揭示了PM2.5是我国慢阻肺和哮喘高发的主要因素之一,建立了范围PM2.5污染与城市居民死亡率暴露-反应关系,提出了我国阶梯性控制PM2.5带来的心血管健康获益,且在相应的PM2.5健康危害机制方面有所建树;但是仍亟待建立PM2.5污染对重大疾病发生发展影响的暴露-效应-健康危害全链条证据。本重大研究计划拟进一步组织多学科领域专家合作攻关,开展全链条分析,通过理论与方法学创新,回答大气细颗粒物组分与其毒性间的因果关系,揭示典型地区大气细颗粒物污染的机体损伤机制。

 

一、科学目标

 

本重大研究计划拟围绕大气细颗粒物毒理机制与健康危害重大科学问题,解析雾霾关键毒性成分及其来源和暴露途径;提出并建立个体水平和人群水平暴露评估的方法,阐明我国雾霾高发地区大气细颗粒物污染的暴露特征;寻找并利用代谢组、遗传和表观遗传生物标志物,解析细颗粒物对关键信号路径的扰动作用,诠释我国特征大气细颗粒物毒性组分的生物学效应和毒理学机制;揭示大气细颗粒物可能诱发的机体应答与机体损伤作用机理,阐明大气细颗粒物污染与相关疾病的联系及其可能的影响机制。

 

二、核心科学问题

 

核心科学问题是“大气细颗粒物的毒性组分、毒理机制与健康危害”。

 

(一)典型区域大气细颗粒物毒性组分及暴露研究方法学。

 

(二)大气细颗粒物毒性组分的生物学效应与毒理学机制。

 

(三)大气细颗粒物的健康危害效应。

 

三、2020年度重点资助研究方向

 

(一)集成项目。

 

2020年本重大研究计划拟在前5年资助项目的基础上,对以下方向集成:

 

1.我国典型地区大气细颗粒物的机体损伤机制。

 

立足我国区域大气细颗粒污染实际,结合典型地区大气污染情况,开展“大气细颗粒物污染-外暴露-内暴露-效应标志物-机体损伤”的全链条研究,发现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暴露、效应和易感生物标志物,建立环境暴露剂量与机体损伤的关系并诠释其特征,阐明细颗粒物诱发机体功能异常和相关疾病的生物学基础,继而揭示典型地区大气细颗粒物污染对重大疾病发生、发展、恶化等典型有害健康结局的影响机制。

 

2.大气细颗粒物及其活性组分的毒理学机制。

 

大气细颗粒物质量浓度的下降并不等同于其健康风险的同等程度降低,低质量浓度PM2.5暴露下,其毒性组分的决定作用更趋显著。利用效应导向的大气细颗粒物毒性组分解析技术,结合机器学习等*方法,阐明实际PM2.5典型活性组分的联合毒性作用机理。结合典型地区环境细颗粒物组成,揭示污染组分类型与比例的变化及共存大气污染物对细颗粒物毒性效应和单位质量浓度PM2.5下降所致毒性消减的影响机制,回答大气细颗粒物组分与其毒性间的因果关系。

 

(二)重点支持项目。

 

根据前5年项目资助与完成情况,结合xin出现的环境问题,2020年本重大研究计划拟在以下方向资助重点支持项目:

 

1.大气细颗粒物的体内存在识别和分布规律;

 

2.室内细颗粒物污染及其健康危害特征;

 

3.空气细颗粒物对SARS-CoV-2等典型冠状病毒环境传输的影响。

 

四、项目遴选的基本原则

 

申请人应根据本重大研究计划拟解决的具体科学问题和项目指南公布的拟资助研究方向,在认真总结和系统梳理本重大研究计划已有相关成果和进展、明确新的突破点的基础上,自行拟定项目名称、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等。

 

重点支持项目申请书应体现很好的创新学术思想和研究价值,研究团队有良好的研究基础和成果积累,且项目成果将对重大研究计划总体目标的实现有较大贡献。

 

集成项目应体现以下方面:

 

1.在集成方向相关领域近期取得的主要进展;

 

2.通过集成拟重点突破的研究内容、拟达到的研究目标或技术指标;

 

3.为实现总体科学目标和多学科集成的需要,申请人应承诺在研究材料、基础数据和实验平台上的共享。

上一篇: 常用的加热与冷却方式 下一篇: 注意操作和维护保养 提高洗瓶机清洗质量
提示

请选择您要拨打的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