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纱工厂试验室重要性
时间:2020-05-06 阅读:2017
行业的快速推进,纱线厂家的优胜劣汰逐渐强化,更多企业在产品质量上不断加大要求,纺纱工厂的试验室,承担着原料、半成品的质量监控,工艺的下达,生产的调配,三大基本任务,而车间的其他生产数据也在试验室汇总处理,各种生产问题也会在试验室决定解决方案,相当于纺纱工厂的感觉系统、神经系统以及大脑,用人数量虽少,但可以说是纺纱工厂中ZUI重要的部门,所以企业在重视程度上逐渐提升。
1.岗位的等级
先 说一下试验室负责人的职位等级。棉纺厂一般分工艺、设备、操作三大部分,管辖人员zui少的是负责工艺的试验室,但权力zui大的一般都是试验室的负责人,这个职 位也zui大可能升为总厂长,为什么?因为试验室是纺纱工厂的感觉系统、神经系统和大脑,试验室的负责人,应该是对整个工厂ZUI了解的人。所以,试验室负责人的 职位等级,ZUI低也应该跟设备、操作的负责人同级,才可能顺利工作。只有大脑指挥双手,没有双手指挥大脑一说。
2.人员的配置
将 帅无能累死三军,要达乌斯特25%水平,试验室的负责人,还是要选一个纺织院校纺织专业毕业的人。常年工作,谁没有遇到自己工厂内部解决不了的问题,到时 候如果能一帮同学能够请教交流一下,工作的进度会快很多。而且,院校里培养的纺织知识架构以及其条理逻辑,是很难在其他地方获得的。棉纺厂用人ZUI少都几百 上千,当中不少劳动力都是较低学历的,所以在关键部位聘请高学历高水平人员,这是必须的,难道以为全凭一群低学历低水平人员,可以把一个多工序的棉纺系统 摆平,生产出乌斯特25%甚至5%水平的产品?不可能!所以试验室人员,特别是试验室负责人的学历和各项水平的要求,是较棉纺厂内其他部门高的。不少棉纺厂老板却不这么看,在他们眼里试验室并不从事车间生产任务,而且多多意见,所以能省就省,能撤就撤,这样的工厂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质量产量都很差。
试验工的人数,可以考虑是基本2-4个人,再每万锭增加1个人。这样的配置,勉强能够完成车间试验任务。
3.场地和设备配置
朝阳的场地是必须的,试验室中的棉检室就必须是窗口朝阳,好的棉检室,可以为工厂省下很多质量成本。其他基本实验设备也不多说,强调一下,一定要有条干仪,国内生产的就行,如果只是要求25%水平,也不需要什么乌斯特原装,浪费投资,也用不上全部的功能。北京华昊的全自动毛羽型条干均匀度测试仪,MT4000,一台价格在十几万多,性价比高,比买什么乌斯特原装便宜多了,性能上没什么区别。数据测量出来,误差在允许范围以内。
4.试验室工作时间
试 验室必须是分常日班试验和跟班试验。常日班试验,更多的是在大数量的抽查中排除各种意外问题,做各种的工艺试验,为工艺的下定提供清楚准确的信息,也只有 在大量的数据支持下,才能优化工艺,纺纱厂提工艺优化提高质量水平,就在这个部分进行。跟班试验更多的是应对总体质量波动的监控,同时也处理当班突发情 况,跟班试验有点像是把常日班试验的工作成果推广至全天24小时。
5.试验频率
试验频率,要因机型和实际情况有所改变,要达25%水平,基本就是把每万锭一个的试验工忙到脚不沾地那就差不多了。
不同质量要求对试验室的总体要求的差异: 不同的质量产量要求,对试验室的总体要求是差异是很大的。95%水平要求的,其实有没有试验室真没所谓,多花点精神在车间实际很多。75%水平要求的,不 需要有条干仪,做一下基本试验够了。50%水平的,还是要添置个国产条干仪,不停的做试验,让车间的人感觉有压力,那也勉强可以了,重点多放在棉检和产量 上。以25%质量为要求的,那就需要点真实功夫了,包括对试验结果的处理方面。
6.试验结果的处理
这个才是重点,做试验只是检查,检查出漏洞了,怎么去弥补漏洞才是核心所在。
纺 机是24小时带压力运作的机械,机架及专件都很容易移位变型失效,要达25%质量指标,必须不断排除这些失效的部件,发现后,修整或者更换。条干仪是这工 作中*的工具,也非常好用,各种条子,粗纱,细纱,都能快速准确的判断出机械故障所在。设备人员的熟练水平和机械状态,也就是在这样的试验室试验排 查,修整,中不断提高。25%质量指标并不是有多难,只需要设备人员掌握基础的维修技能,外加上试验室人员的ZHUN确的信息指示,就能达到。而这个zhun确的信息 哪来?就是从大量的平时试验中,排查到的。每次试验,条干波谱图中如果出现机械波或牵伸波,必须通知设备部门修整,设备人员修整完成后,必须重做试验检 查,这是很基本的试验室工作法,但大部分纺厂,都没有执行到位。
无 论我在这把试验室的工作说得多重要,试验室只是一个感觉系统,神经系统和大脑,并没有执行能力,试验室的试验结果和各种分析,只有在设备或操作等其他执行 部门手上才有意义。试验室必须把质量产量的日报,周报,月报,告知相应部门,不能只放在自己部门内部,或只形式化的上交一总报告给领导就算。因何这么简单 的事会在此强调?因为国内很多纺厂试验室,真的就自干自的,其他部门的同事会觉得试验室的同事在自娱自乐,没啥试验室应该有的合作意识。试验室人员很多 是院校毕业,带点书生气,很多纺厂的试验室人员都工作交流能力很低,直接影响其工作水平和实际效果,奉劝各位试验室人员一句,请多跟车间同事交流,绝不能 孤芳自赏。
7.关于工艺
我去过不少纺厂,工艺人员见我的第yi句就是问我工艺数据,然后又报一堆他们自己的工艺数据出来,让我点评,甚至,报出一些非常紧的隔距,问我这厉害么够紧么?对这种情况,我真无言以对。
我 们要先明白,工艺的设定标准是什么?工艺的设定标准,是在现有设备状态,产量要求,原料水平,空调水平,操作水平,选择一个质量zui高,zui稳定的设备工艺参 数。以梳棉盖板锡林隔距为例,大部分纺厂用的在8-10c之间,缩紧这隔距,可以增加梳理度,但也会增加纤维损伤,这是很基本的认识。机台速度和原料水 平,是影响这个参数的关键点,教科书上面就这么写,但教科书上面没写的是机械状态的影响情况,我曾经见过某些棉纺厂,锡林盖板隔距试验室下的工艺是 6-7c,但我去盖板房随便抽查盖板平直度,单根内水平差异zui低的也有20c,多的40-50c,试问,这样的盖板平直度,试验室下这么紧的工艺,有意义 么?工艺可能上机么?如果工艺人员不清楚了解锡林和盖板的机械状态,可以说,工艺单上面写的数据,没太大意义。影响这个工艺的,还有锡林胎体的偏心度,动 平衡,轴向水平,针布的质量水平,设备人员揩车的水平,操作工人的清洁水平,空调状态,这里不一一细说。
8.为什么每个纺纱厂都需要工艺人员?
如 果真的就只是用来算产量,操作线的挡车工会更熟,如果就只是执行纺机厂的工艺,设备线的机修人员会更熟,这世界也不存在什么*工艺,无锡一棉、安徽华茂 的工艺也不是什么神秘东西,试验室的工艺人员,就是要求综合了解整个工厂的实际情况,下达一个各方平衡,而且能够执行的工艺。
工艺隔距越紧,CV值肯定越好,但不是越紧的工艺就是好工艺,这*没有关系。可以让设备人员落实执行,机械状态配件状态也受得了,其他条件也能配合的工艺,才是好工艺。
综述:在25%的质量要求下,没什么神秘的东西,包括试验室也是,尚未我提到的也只是普通的工作要求,只是针对试验室细化了一下。只需要纺纱厂内各部门,把自己的分内事做完,甚至只需要做得勉强过关,不需要太you秀,就能达到25%的质量,真正的难度,在超5%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