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加工车间的油雾是如何产生的?
时间:2023-06-15 阅读:1565
什么是“油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HJ 1077-2019 固定污染源废气 油烟和油雾的测定 红外分光光度法》对“油雾”的定义:“油雾 oil mist”指工业生产过程(如机械加工、金属材料热处理等工艺)中挥发产生的矿物油及其加热分解或裂解产物。
在金属制品的成型加工、切削加工、防腐防锈要使用金属加工油,其主要作用是润滑、冷却、清洗和防锈,即金属切削液,切削油的主要成分是矿物油,也有少量采用动植物油或复合油的。金属切削液因配方中含有大量矿物油,所以在加工过程中雾化、蒸发后的矿物油液滴颗粒会产生悬浮微粒,凝结后形成 “油雾”。
“油雾”的产生机理?
油雾的形成主要是加工液的雾化和蒸发。雾化主要是加工液在高压力和高流速情况下与设备、工件及刀具等发生激烈的撞击,形成细小的颗粒漂浮在工作环境中;蒸发主要是加工中金属加工油产生的大量热能传入液体导致液体温度上升,当其温度高于液体的饱和温度时,在固-液接触面上就发生沸腾并产生蒸汽,蒸汽以空气中的小液滴或其它粒子为核心凝结形成油雾,由此产生的油雾会弥漫在车间里,不仅污染空气,危害人体健康,还会产生其它危害影响生产加工。
“油雾”的产生方式?
1. 由喷射冲击产生的干净油雾,不含固体粉尘。产生于金属加工液从喷头射出后,形成了大量细小的液滴颗粒,从而形成油雾。
2. 因加热或高速切削的高温导致蒸发或灼烧而产生的烟雾。高速切削旋转的机械或部件,使大量细小的滴脱离出来,雾化形成的油雾。
3、磨削时金属加工液喷射产生的含磨削粉尘的油雾。
“油雾”粒径与健康的关系?
油雾产生的方式不同,其颗粒直径范围也有较大区别。一般情况下,机械雾化过程产生的油雾主要以液滴形态存在,液滴直径范围较宽,通常为2~10um。蒸发产生的油蒸汽在冷凝过程中也会形成直径非常细小的冷凝悬浮体,粒径通常为2um 以下。
医学研究证明,油蒸汽和大颗粒液滴对人体肺部的危害相对较小。以油蒸汽形态存在的油雾被吸入肺部又被呼出,它们并不会被肺泡捕获,而大颗粒的油滴无法通过鼻子和支气管进入肺部。只有以液滴形式存在,且直径小于5um的油雾颗粒才能顺利到达肺泡,并在肺部沉淀,从而对人体造成较大的危害。
因此及时检测油雾浓度,控制与降低油雾的危害,改善劳动环境,对员工和生态环境意义重大。
为检测机加工车间油雾浓度,北斗星提供便携式测试仪,与固定式监测仪。
手持式酸雾/油雾/蜡雾/浓度测试仪HBD5-OPA4110TP
手持式酸雾/油雾/蜡雾/浓度测试仪HBD5-SPM4210-FOG
在线固定式油雾浓度监测仪w-BD5CMDOMC4220
在线管道式油雾浓度监测仪TBD5-SPM4210-FOG
北斗星仪器参考标准:
国标《GB/T 23574-2009 金属切削机床 油雾浓度的测量方法》
国标《GB50894-2013机械工业环境保护设计规范》、
国标《GB16297-1996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国环《HJ 1077-2019固定污染源废气 油烟和油雾的测定 红外分光光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