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精度气体分析案例二:二氧化碳(CO2)
时间:2024-10-26 阅读:228
2023年9月,二氧化碳创下了全球平均浓度的年度最低值(419.7 ppm),作为主要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CO2)一直是全球各国关注的环境污染焦点,它是一种对我们的环境、气候和健康有着深远影响的分子。下述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影响以及常用的监测技术。
二氧化碳主要通过各种自然和人类活动进入大气:
-
自然来源:二氧化碳通过火山喷发、动植物呼吸以及有机物腐烂等过程自然地释放到大气中。
-
人类活动:能源生产、交通运输和工业过程的化石燃料(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燃烧是二氧化碳的主要人为来源。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急剧增加是人为造成的。我们现在燃烧的化石燃料所包含的碳,是数百万年里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从大气中吸收而来的,而我们现在正在数百年内将这些碳释放回大气中。从二十世纪中叶开始,每个十年的二氧化碳年排放量都在增加: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每年近110亿吨,增加到2022年的约366亿吨。
准确监测和精准定量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对于评估温室气体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进展而言至关重要。目前的监测和量化二氧化碳的技术有很多,每种技术都有其各自的优缺点:
非色散红外(NDIR)传感器:
较常见的二氧化碳监测传感器可能是NDIR传感器。通常而言,NDIR传感器利用广谱红外光源和置于检测器前面的滤光片(非色散元件),来消除除目标波长以外的所有光线。这种传感器经济实惠,易于获取,可提供连续、实时的二氧化碳浓度测量。NDIR传感器通常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但灵敏度有限,需要定期校准,以保持精度。这种简单的测量方法仅适用于检测特定波长对应的气体。
半导体式气体传感器:
半导体材料(通常是金属氧化物)在接触二氧化碳时,会与其发生反应,从而影响导电性。测得的半导体材料的电阻变化与二氧化碳浓度成正比。这种方法提供了一种简单、廉价且非常灵敏的二氧化碳监测技术。主要缺点是,线性测量范围较小,并且容易受到其他气体的干扰。
气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通过色谱柱将样品中的不同气体分离开来,再根据二氧化碳分子与检测器(通常是热导检测器(TCD)或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的相互作用,对二氧化碳分子进行高精度检测。主要缺点在于,这种方法需要具备专门的设备和专业的知识,通常在实验室环境中使用,因此限制了它在实时现场监测中的使用。
光声光谱法:
光声光谱法利用光在特定波长下激发二氧化碳分子。当二氧化碳分子吸收光时,会发生热膨胀,并产生压力波。这些压力波的振幅与二氧化碳的浓度成正比,并且可以被检测出来。光声光谱法在微量气体测量方面具有很高的灵敏度(达ppt级)。主要缺点在于,由于该技术对环境噪声和影响非常敏感,因此必须进行定期校准和维护,并且需要具备专门的设备和专业知识。
电化学法:
电化学法利用传感器内部的电极与二氧化碳发生电化学反应,这会产生一个电信号。该电信号可以是电流、电位差或电阻值,具体取决于这个外形小巧、使用寿命较长的电化学传感器是什么类型。通过将该信号与通过第二电极获得的参照电位进行比较,便可将信号转换为对应的二氧化碳浓度,从而实现较高的灵敏度。主要缺点是,这种方法容易受到其他气体干扰,并且容易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
重量法/吸收法:
重量法/吸收法是通过将吸收剂(例如,氯化钙)暴露于一定量的气体中,使吸收剂吸收二氧化碳,重量增加来进行测量的。这种方法可以极其精确地测量出重量的变化,从而计算出二氧化碳的浓度。这种复杂的技术不适合实时测量,并且需要维护和校准。
二氧化碳(CO2)是一种对我们的气候、环境具有重大影响的分子。通过准确监测并更好地了解其来源和影响,我们可以采取有益的措施,来减轻其影响,努力迈向可持续的未来。
图:MIRO Analytical多合一气体分析仪MGA能够以高精度同时监测多达10种不同的气体
MIRO Analytical使用中红外区域的直接激光吸收光谱技术,来监测二氧化碳以及其他9种气体。中红外直接激光吸收光谱由于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识别度,是一种出色的二氧化碳监测技术。它通过检测分子的振动吸收谱线,直接测量二氧化碳浓度,以提供实时监测功能和优异的精度。该方法是非破坏性的,覆盖了广泛的二氧化碳浓度动态范围,并且不容易受到其他气体的干扰,因此适用于研究、大气和环境监测以及工业领域中的各种应用。此外,它还能进行同位素分析,对于在复杂环境系统中追踪碳源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