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液相 | 披荆斩棘,所向披靡!
时间:2022-04-21 阅读:888
二维液相作为一种强大有力的分离工具,已经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且随着仪器控制及数据处理功能更具自动化智能化的提高,也使得二维液相的使用也变得越来越简便,大有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势头,2020 版中国药典中收载二维液相方法并用于维生素 D 的测定,无疑是对二维液相方法普及的一次“顶流宣传”,错过了之前二维液相系列文章的同学可以戳过往文章链接看一看二维液相到底有多神奇:
复习过“历史文章”之后,是不是感觉到热血沸腾,跃跃欲试?不过,实际操作下来,却发现事情并没有看上去的那么简单:为什么我的方法在第二维上的分离和峰型总是有些不尽如人意?峰拖尾,分叉,保留弱,这些都是怎么回事?说好的一次进样解千愁呢?
恭喜同学,你已经注意到了二维液相关键的核心问题,这些情况的产生,都和维与第二维条件的兼容性相关。我们知道,二维液相优势就是利用维和第二维不同的选择性增加方法的整体分离能力,这就要求维和第二维使用差异较大的色谱柱和流动相条件,比如使用Hilic和反相机理组成的二维体系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接下来,就是要划重点的部分了:由于溶剂的差异,维的流动相溶剂在通过接口(二维切换阀)转移到第二维的时候,不可避免的会对第二维分析产生影响,这种影响有点像我们做一般液相方法的时候遇到的“溶剂效应”,从而导致第二维的色谱峰产生异常。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大家想了很多办法,这些思路和解决溶剂效应的思路很类似,可以概括为三大招式:
1 //溶剂置换
2 //减少进样量
3 //在线稀释减少馏分溶剂洗脱强度
招式一,顾名思义:就是简单明了的去除掉维的流动相,然后再用第二维流动相“复溶”样品并进行分析。当然,这一切都是需要在接口部件上在线进行的,所以这个过程略显繁琐:这就需要复杂的接口设计比如加热,真空等实现去溶剂功能,这就让设备构造变得很复杂且操作十分不友好,除此之外,如果被测物比较不稳定,或者维流动相中有些无法去除的添加剂,就会严重限制这种方式的应用,所以,招式一很快被打入了冷宫。
于是,大家统一开始研究看上去为简单易用的招式二,通过减小接口转移进第二维的馏分总量来达到控制溶剂效应的目的,并且大家发现如果转移馏分的体积与接口上用于手机馏分的loop环体积比值越小,去溶剂效应的效果就越好,所以大家通常会采取“部分填充(PartialLoopFill)”的模式来转移馏分,这种模式虽然操作简便,但是却对第二维的灵敏度带来了很大挑战,而且也不能*洗脱一些强度非常大的维溶剂带来的影响,所以招式二看来也并不具有可取之处。
图一 部分填充方案示意图(多中心切割模式)
虽然方式不甚适用,不过大家却惊喜地发现:在减小填充率的同时,我们也在用第二维的起始流动相稀释馏分,在这个思路的指导下,大家很快开发了招式三:在线稀释,开始的办法是使用一个额外的稀释泵通过三通将一路稀释溶剂,在第二维色谱柱柱头前与馏分混合以达到降低强度的目的。
图二 稀释泵方案示意图(多中心切割模式)
这个方案看上去不错,不过大家也都知道,多一个泵就多一份钱,而且还要单独编辑泵的参数,方案虽然合理,但还是有不足的。那么,能不能有两全其美的办法呢?答案当然的,这就是安捷伦的主动溶剂调制技术(Active Solvent Modulation,简称 ASM 技术)
图三 安捷伦主动溶剂调制(ASM)接口阀(左)及多中心切割组件(右)
它将在线稀释的功能巧妙的设计在接口阀上,可以利用第二维色谱泵的参数设置直接完成对馏分的稀释而无需二外的稀释泵,降低成本同时,也极大的简化了方法的设置操作,着实称得上二维液相分析的*神器,下面我们就用*挑战的Hilic加反相的模式来考验一下 ASM 接口的能力:
图四 ASM 接口性能展示
上图:维色谱图,hilic 模式,流动相为 95% 乙腈:5% 水,3 号峰为进行中心切割的目标峰
中图:第二维色谱图,反相模式,流动相为 97% 水:3% 乙腈,转移 40uL 馏分到第二维,可见第二维谱图上出现严重的峰展宽,拖尾现象
下图:馏分转移体积及第二维分析条件不变,开启 ASM 功能并设置调制因子为 5,可以看到第二维色谱图峰型及保留出现明显改善
除了功能强大,ASM 的使用也非常简单,只需要在软件上进行简单设置,即可完成所有方法参数的编辑,这一版软件真可以称得上是友好的二维方法编辑界面了。
图五 ASM 功能控制软件界面
安捷伦 ASM 接口,一路走来,披荆斩棘,筚路蓝缕,相信它的表现一定会不负众望,给您带来一个不一样的二维分离体验。
扫描下列二维码,简单注册,即可获得相关文献原文、精彩讲座音频、安捷伦二维液相基础导论、安捷伦二维液相产品介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