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辰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化工仪器网中级3

收藏

如何调查菌种培养液的污染问题?

时间:2024-08-23      阅读:216

关键词:发酵生产 菌种 菌种培养液 污染 细菌 真菌 污染现象 污染源 污染程度 清洁消毒 环境 措施

菌种培养液是菌种培养经检测合格后用于发酵生产或分离选育工作的重要原材料。当菌种培养液发生污染后,不仅会影响正常的生产进程,使原材料的投入及生产成本增加,还会增加选育工作的时间,无法按计划选出优秀菌种。因此,当发现菌种培养液被污染后,需要进行系统的调查以确定污染源和污染程度,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如何调查菌种培养液的污染问题?

一、污染现象的初步观察

1.肉眼观察:首先观察培养液的颜色、透明度、是否变浑浊或产生沉淀物、是否有泡沫等异常现象。细菌污染常导致培养液变浑浊,真菌污染在显微镜下会观察到菌丝或菌团。可以取少量培养液进行涂片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是否有细菌、真菌或其他微生物的存在。这有助于初步判断污染的种类。

2.气味:正常生长的菌种培养液有其固有的气味,每个菌种培养液气味不同,如果培养液染菌会散发出与正常气味不同的刺激性气味。

3.PH检测:被细菌污染的培养液PH较正常培养液的检测数值会有所下降;真菌污染的培养液PH会有所上升。

如何调查菌种培养液的污染问题?

图示为菌种培养液

二、污染源的追溯

1.操作过程审查:回顾整个操作过程,检查是否有不遵循无菌操作规程的情况,如无菌服穿戴不合格、手套更换不及时、工作台面及洁净区环境消毒不及时等。

2.器皿检查:检查使用的培养器皿、接种铲等器具是否经过清洁和灭菌。特别是长时间未使用的器具,可能存在污染风险。

3.培养基检查:检查培养基的制备过程是否符合规程,包括配制比例、包扎过程、灭菌温度、灭菌时间、pH值等条件是否控制得当。同时,检查培养基及原材料的保存条件,避免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一些粮食类原材料需低温保存,避免原材料发霉变质。

4.实验室环境评估:检查通风系统是否正常运行,空气过滤装置是否定期更换,实验室是否定期清洁消毒等。

5.人员卫生状况:检查操作人员是否遵守个人卫生习惯要求,如是否认真穿戴实验服、戴口罩、头套等。

三、污染程度的评估

1.观察检测:取少量培养液涂片放于显微镜下观察,如污染培养液的是细菌,可用革兰氏阳性/阴性染液染色,观察染色后的细胞数量多少;如污染培养液的是真菌,可观察菌丝或菌团的数量多少及大小,以此判断污染程度。

2.培养检测:将疑似污染的培养液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到无菌培养基上,放入培养箱中进行培养观察。根据培养结果(如菌落的颜色、形态、大小等)判断污染的程度和种类。细菌的菌落通常呈较小的圆形,真菌菌落较大,且表面有孢子。

3.生化指标检测:对培养液进行生化指标检测,如pH值、营养成分含量、氧化还原电位等,以评估污染对培养液质量的影响。

如何调查菌种培养液的污染问题?

图示为无菌培养基上的细菌菌落

如何调查菌种培养液的污染问题?

图示为无菌培养基上的真菌菌落

四、应对措施

1.隔离污染源:一旦发现污染,应立即将受污染的培养液、器皿等隔离处理,避免污染扩散。对受污染的培养液经高温灭菌或用消毒剂处理后送环保处处理,受污染的器皿经多次高温灭菌或用消毒剂浸泡检测合格后再投入使用。

2.消毒与清洁:对受污染的区域进行消毒和清洁,包括工作台面、设备、空气过滤装置、实验室环境等。人员在操作前应严格按照要求对自身尤其是手部进行清洁,并按规定穿戴好防护用品。

3.重新培养:在确认污染已经清除后,使用新的、经过灭菌的培养基和器皿重新进行菌种培养。培养基应定期配制,防止因放置时间过长而发生污染。

4.记录与总结:详细记录污染事件的全过程,包括污染源、污染程度、应对措施等。同时,总结经验教训,制定改进措施,严格按规程操作,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五、专业检测与咨询

如果污染情况复杂或难以处理,建议寻求专业检测机构的帮助。检测机构通常拥有先进的检测技术和设备,能够准确判断污染的种类和程度,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此外,也可以咨询经验丰富的科研人员或专家,以获得更具体的指导。

如何调查菌种培养液的污染问题?


上一篇: 微生物菌种的长期保藏策略与技术 下一篇: 生物医药公司菌种室关键设备如何配置?
提示

请选择您要拨打的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