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介素分为几种?有哪些应用?
时间:2022-06-28 阅读:657
白细胞介素,最初指由白细胞产生又在白细胞间起调节作用的细胞因子,现指一类分子结构和生物学功能已基本明确,具有重要调节作用而统一命名的细胞因子,它和血细胞生长因子同属细胞因子。
主要功能:
(1)刺激活化B细胞增殖,分泌抗体;
(2)刺激T细胞增殖及CTL(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活化;
(3)刺激肝细胞合成急性期蛋白,参与炎症反应;
(4)促进血细胞发育。
白细胞介素-1 (IL-1)
IL-1主要由巨噬细胞产生,此外几乎所有的有核细胞,如B细胞、NK细胞、体外培养的T细胞、角质细胞、树突状细胞、星形细胞、成纤维细胞、中性粒细胞、内皮细胞以及平滑肌细胞等均可产生IL-1。正常情况下只有皮肤、汗液和尿液中含有一定量的IL-1,绝大多数细胞在受到外来抗原或丝裂原刺激后才能合成和分泌IL-1。IL-1有两种不同的分子形式,一种称IL-1α,由159aa组成;另一种称为IL-1β,含153aa;两者由不同的基因分别编码。虽其氨基酸顺序仅有26%的同源性,然而IL-1α和IL-1β以同样的亲和力结合于相同的细胞表面受体,发挥相同的生物学作用。
白细胞介素2 (IL-2 )
IL-2是T细胞和NK细胞产生的15.5kD糖蛋白,在机体的免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IL-2zui重要的作用是诱导T淋巴细胞增殖(从G0期进入S期)和分化。人胸腺中的T细胞前体表达IL-2Rß并分泌低水平的IL-2,这种自分泌作用可促进胸腺细胞增殖。IL-2参与调节T细胞受体基因的重排和表达。IL-2能诱导NK细胞增殖,增强NK细胞的活性,诱导LAK细胞和TIL,并刺激它们产生细胞因子。高剂量IL-2能引起单核巨噬细胞增殖和分化,并增强单核巨噬细胞杀肿瘤细胞的作用。在体内,IL-2有抗肿瘤、抗微生物感染、引起移植排斥和自身免疫以及免疫调节等作用。
白细胞介素3 (IL-3)
IL-3又称为多能集落刺激因子(Multi-CSF),主要由活化的CD4+T细胞产生。其主要作用为促进骨髓中多能造血干细胞的定向分化与增殖,产生各种类型的血细胞。此外IL-3还可调节多种成熟细胞的生长、分化及相关的基因表达,如C-MYC、IL-2RA基因等。IL-3分子量约为15KD,其化学本质为糖蛋白。
白细胞介素4 (IL-4)
IL-4是一种由活化的T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在B细胞生长的早期活化B细胞,并使被抗原、抗IgM或脂多糖活化的B细胞进入细胞周期G1期。IL-4增强MHCII类抗原的表达和CD23(FceRII)在B细胞上的表达,诱导同种型(isotype)转换,如促使小鼠B细胞从分泌IgM、IgG3、IgG2b转变成分泌IgG1、IgG2a、IgA和IgE。也增强单个核吞噬细胞表达MHCII类抗原,但对炎症性细胞因子(如IL-1,TNF,IL-8)的释放和这些细胞的杀菌活性有抑制作用。IL-4 也活化细胞毒性 T细胞,对于T,B淋巴细胞的发育以及驱动体液免疫反应和抗体产生都是十分重要的。
白细胞介素5 (IL-5)
人的IL-5由134氨基酸残基组成,含22氨基酸残基信号肽,2个糖基化点。小鼠IL-5由133氨基酸残基组成,含21氨基酸的信号肽,成熟IL-5分子含有112氨基酸残基,裸肽分子量12~15kDa,有3个糖基化位点,糖基化后分子量为18kDa,糖基化对于IL-5活性表达以及与相应受体的结合起重要作用。小鼠IL-5通常以二硫键连接的二聚体形式存在,分子量为45kDa。与其它IL相比,IL-5生物学活性作用谱相对较窄。
白细胞介素6 (IL-6)
白介素6 是一种多肽。IL-6由2条糖蛋白链组成;1条为α链,分子量80kd;另1条为β链,分子量130kd。α链缺少胞内区,只能以低亲合性与il-6结合,所形成的复合物迅即与高亲和性的β链结合,通过β链向细胞内传递信息。炎症反应发生后,IL-6*生成,产生后诱导产生CRP和降钙素原(PCT)生成。如在发生感染、内外伤、外科手术、应激反应、脑死亡、肿瘤产生以及其他情况的急性炎症反应过程中会快速产生。IL-6参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其血液水平与炎症、病毒感染、自身免疫疾病密切相关,它的变化比 CRP 更早。研究显示,细菌感染后IL-6迅速升高,PCT在2h后增加,而CRP在6h后才迅速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