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肽行业分析报告
时间:2023-04-18 阅读:314
1.多肽药物优劣势分析
从天然提取到人工合成,多肽作为一类新药,在临床应用和生产制备上均显示出的*性。首先在临床上与重组蛋白药、单抗药类似,具有特异性强、疗效好等优势;其次,多肽药物在生产制备方式上接近小分子化药,具有纯度高、质量可控且结构容易确定等特点,所以目前多肽治疗已被认为是具有高选择性,有效且相对安全的潜在疗法。
虽然多肽药物前景喜人,但是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目前限制多肽药物使用的问题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开发,也逐渐解决了一些掣肘问题,为继续进行多肽新药研发提供了有力保障。
2.多肽药物研究进展
随着对多肽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生物医学技术的不断突破,我国在多肽药物的研发,不仅仅局限在制剂层面的内卷,更从临床需求出发、从差异化的角度进行布局研发,是全新的创新,是更高层次的创新。近年来我国肽类药物创新领域出现了多功能肽、多肽偶联药物、高通量筛选技术等等。
2.1 多功能肽
定义:多功能肽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多肽序列偶合,具有靶向多个靶点、具备多种药理活性、形成不同机制间的协同增效和具备更好安全性的多肽分子。多功能肽根据分子类型可分为多功能融合肽、多功能连接肽、多功能嵌合肽、多功能订书肽、多功能环肽、双环肽等
首先,基于已有知识/经验,设计一系列的起始化合物,然后根据这些起始化合物可能具有的高选择性、中等选择性(在第二个目标上具有低活性或无活性)或非选择性(具有不期望的活性),按照高选择性“设计入”、中等选择性的“平衡”改造、非选择性的“设计出”的策略,进行多轮的筛选,最终实现平衡活性比,优化选择性,优化理化性质,特别是优化吸附、分布、代谢、排泄和毒性(ADME-T)。
2.2 多肽偶联药物
定义:多肽偶联药物(PDC)一般是由靶向肽、细胞毒性药物和连接子(Linker)三部分构成,是将靶向肽作为靶向给药载体,与毒性药物分子共价偶联,增强药物的靶向性,其中连接子的选择对于PDC药物能否稳定达到靶向部位具有重要的影响。
优势:多肽偶联药物PDC与与ADC相似的结构,是一种新型的偶联药物,但是与ADC相比,它们易于合成,并提供明确且具有成本效益的靶向治疗。结构修饰可以很容易地引入,支持合理的药物设计,以提高生物利用度、结合亲和力和稳定性。脂质/脂肪酸的掺入增强了肽的亲脂性,从而可以通过调节肿瘤渗透和细胞摄取来调整半衰期和生物利用度。多肽也适用于组合药物发现,并支持候选结构的体外高通量筛选,以便识别具有药效学特性的多肽。此外,肽具有较低的固有免疫原性。具有提高化疗药物的疗效,克服化疗药物的循环半衰期短和脱靶副作用等优势。
研发策略:选多肽偶联药物(PDC)中的靶向多肽种类较多,主时要分为两大类,分别为细胞靶向肽和细胞穿透肽。择连接体(Linker)是为了允许足够的循环时间,使药物到达其目标细胞。因此,PDC应足够稳定,使肽、连接物和药物在到达靶细胞之前不会被裂解或代谢,并使足够浓度的PDC到达靶细胞,从而提高药物杀灭肿瘤的效果。
代表性的在研PDC适应症与国内略有差异,但是种类繁多,未来市场规模庞大,行业发展前景广阔。除此之外,随着对偶联药物的深入研究,新型偶联药物类型不断涌现,比如PRC(多肽-放射性核素偶联物)、POC(多肽-核酸药物偶联物)、PAC(多肽抗体偶联物)等。
2.3 细胞穿膜肽
研发策略:细胞穿膜肽因其能够携带多肽、蛋白质、核酸等进入细胞内部,所以成为以胞内分子为靶标的药物递送技术发展的重要工具,并为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细胞穿膜肽在疾病诊断、新药研发和提高药物疗效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2.4 多肽疫苗
定义:多肽疫苗是按照病原体抗原基因中已知或预测的某段抗原表位的氨基酸序列,通过化学多肽合成技术制备的疫苗。多肽疫苗原理示
病原多肽引起的T细胞应答机制如下图所示,T细胞的表位特异性由T细胞受体(TCR)介导,TCR能结合于I类或II类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上的“肽结合沟”处,而MHC又位于抗原呈递细胞(APC)上。当抗原被APC内化和蛋白水解后,形成短肽(I类MHC长度为8-11个残基,II类MHC长度为11-30个残基)加载到MHC上并呈现在APC表面。T细胞/APC联结处的多种蛋白能协调和编排T细胞的克隆。
多肽疫苗是目前疫苗研究的重要方向,已经针对艾滋病病毒、丙肝病毒、肿瘤细胞以及近年来的的多肽疫苗进行了研发。据不统计,已上市的多肽疫苗共58种(截至2022年4月25日),已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不过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或解决,包括表位的优化选择、表位优化连接、合适的佐剂研发和载体应用等。国内进行多肽疫苗研发的公司有翰宇药业、前沿生物、康乐卫士等。
2.5 高通量筛选技术
再比如,南京安吉生物的高通量全新靶点与微肽发现技术,是基于自研算法精准预测,快速批量发掘发现全新人类内源性微肽及其结合蛋白,发现全新药物靶标,并设计产生“first-in-class”的多肽药物分子,推进临床前研究。该项技术是南京安吉生物拥有,也是目前的高通量全新微肽发现技术。
此外,还包括噬菌体展示、内含肽介导的肽和蛋白质的环化、mRNA展示等技术。涉及的公司主要有PeptiDream、Bicycle Therapeutics、中晟全肽、安吉生物等。
3.1 国际多肽药物
根据QYResearch统计:多肽药物市场规模在2010年约为152亿美元,到2018年已达到285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长率为8.17%。据估计,多肽药物市场规模的增速约为药物市场规模整体增速的2倍,预计未来多肽药物市场将以7.9%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长,在2027年市场规模达到495亿美元水平。
而在市场区域分布方面,据Reseach Nester统计,美国是多肽药物最主要的,其次是欧洲占比15%。预计亚洲地区未来将是多肽药物市场增长的地区,因为亚太地区具有庞大的患者群体、不断增长的临床需求以及对创新治疗的日益关注,将推动亚太地区多肽治疗市场的快速增长。
3.2 中国多肽药物行业背景
为了响应国家和政府的号召,多肽药物研发能够成为当下的热点,也是顺势而为。
3.3 中国多肽药物市场概况
中国是一个制药大国,但是很多药企在多肽药物领域以原料药和仿制药为主。近年来,随着多肽药物研发热情日趋火热,很多本土制药企业也在从传统仿制药企向创新药企转型,持续不断的突破,深入布局。
中国多肽行业起步较北美等发达国家晚,且国内从事多肽药物研发生产的企业数量虽多,但规模小、市场集中度低,同业竞争异常激烈。近年来,随着国内加大对多肽药物的研发投入,以诺华制药、美国赛生、瑞士辉凌和默克雪兰诺等为代表的外资企业,虽然依旧占据主导地位,但本土的翰宇药业、中肽生化、双成药业、安吉生物、天吉生物、中晟全肽等以多肽药物研发为特色的企业也正在缓慢崛起。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截至2020年底,市场约有80种获批肽类药物,约440种处于进行中的临床试验,另有400-600种正在进行临床前研究。在肽类药物研究如火如荼的当下,
4.国内多肽药物研发进展
随着多肽药物的快速发展,国内多肽药物研发也在稳步前进。据不统计,目前我国在研的多肽创新药约有80项,其中代谢领域项目最多,有31项;肿瘤/免疫系统领域位居第二,共有23项;其次为抗感染领域,共有10项;其它领域还包括中枢神经、骨科、心血管、呼吸系统、眼科、消化系统和内分泌等,多肽创新药项目分别为4项、4项、3项、2项、1项、1项和1项。
我国在研多肽创新药所处治疗领域情况(不统计)
我国多肽在研多肽创新药临床阶段情况(不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