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组成牵头单位,联合中国医师协会体外生命支持专业委员会专家钱招昕、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湘雅)湖南省重症医学临床研究中心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重症医学科,长沙410008;侯晓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危重症中心,北京100029,共同撰写了《体外膜氧合脑监测中国专家共识》,在《中华医学杂志》2024年109卷第9期发表。
体外膜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是一种高级生命支持技术,通过暂时替代心脏和(或)肺的功能,为心脏和(或)肺功能的恢复赢得时间。 在ECMO治疗过程中,由于其特殊的生理作用和可能的并发症,患者常常面临多种脑损伤,如低灌注、脑水肿、脑卒中,甚至脑死亡等。ECMO治疗期间出现的脑损伤可涉及多个维度,包括脑血流动力学改变、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紊乱、脑电生理异常、脑氧供氧耗失衡等,因此需要从不同角度进行脑监测。多模态脑监测是指集合神经系统体格检查、血浆脑损伤生物标记物、颅脑影像、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脑血流、脑氧、脑电图、体感诱发电位等技术手段对患者脑损伤进行监测和评估。多模态脑监测可实现:(1)脑功能状态的全面评估。如脑血流监测可反映脑血流动力学状态,脑电图可反映脑电活动,脑氧饱和度可反映脑氧供氧耗平衡情况等,多维度综合评估可更全面、更准确地反映患者脑损伤情况;脑损伤的及时发现。 文章在第七条监测内容脑氧监测中指出:脑氧监测反映了ECMO患者脑氧供氧耗平衡,其床旁监测指标主要有颈静脉球氧饱和度(jugularbulb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SjvO2)、脑组织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brain tissue oxygenation, PbtO2)区域脑氧饱和度(regional tissue oxygen saturation,rSO2)。由于SjvO2、PbtO2为有创监测方法,在ECMO患者中的应用受到限制。在ECMO患者中大多采用rSO2反映整体脑氧状况,近红外光谱(near-infraredspectroscopy,NIRS)监测应用最为广泛。 不同的NIRS仪器算法不同,正常参考值范围不同,因此rSO2的变化趋势在临床更加重要。一项回顾性观察性研究,发现房颤时平均rSO2从61%+11%降至51%+10%,室颤时从67%+9%降至58%+10%,提示rSO2变化可反映脑灌注受损。一般认为rSO2较基线水平下降15%~25%或绝对值低于50%提示脑灌注不足。存在脑损伤的VAECMO患者更容易发生rSO2降低以及左、右脑rSO2不对称,且rSO2<60%与住院死亡率独立相关。心肺复苏术后患者可能出现脑高灌注综合征,此时rSO2较基线水平升高rSO2较基线增加10%是检测高灌注的阈值。 在推荐意见中强调:存在脑损伤风险或已存在脑损伤的ECMO患者推荐常规监测脑氧,建议选择NIRS监测rSO2(中度推荐,证据等级Ⅱ级)。博联众科MOC系列脑组织氧饱和度监测仪可提供连续、实时、无创的组织氧饱和度(rSO2)监测值,可反映特定器官(如脑部、腹部、肠系膜、肾区或其他特定位置)及全身灌注状态。研究表明,rSO2监测可在早期发现组织灌注受损状态,可灵敏反映组织的氧合状态并予以干预,优化整个临床治疗管理,尤其对重大手术、长期供养患者及危重症患者可降低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