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出海,如何筑牢电池安全关?GPT原位产气量测定显身手
时间:2024-03-08 阅读:166
2024年,中国定下了5%的经济增长目标,全力推进“新质生产力”,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电池成为中国外贸“新三样”。新能源汽车、电池产品蓬勃发展,带动了相关分析测试仪器需求井喷,对新能源汽车安全、电池新材料研发更加重视。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如何筑牢电池安全关?
今年春节期间,海南大批旅客滞留事件引发关注,受轮渡政策限制(每航次载运新能源车辆的数量不得超过船舶载车定额的10%),大批新能源汽车被迫滞留在海南。“海口发布”解释:由于新能源电动汽车主要靠电能提供动能,所以在车辆高温暴晒或充电不当等情况下,极易引发自燃导致火灾,一旦失控,将会严重破坏船舶,并威胁到船上人员的生命安全。
在国际航运业,汽车出海往往选择专用的滚装船,电动汽车的运输安全不同于传统燃油车。在2022年初,载有近4000辆大众集团旗下豪车的汽车运输船在海上起火并最终沉没的事故,起火原因是某品牌电动汽车上的锂电池自燃,这场重大运输事故再次为业界敲响警钟。
在当前,针对锂电池安全技术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进展,基于原位产气行为研究,优化电池材料结构,是锂电技术创新热点。深圳大学与北京大学科研团队发表题为《Revealing Lithium Battery Gas Generation for Safer Practical Applications》的综述论文,揭示锂电池产气机制促进电池安全使用。
锂电池存储或循环过程中的产气行为是电池行业的一个重要问题,锂离子电池内部复杂的成分也导致了其产气的反应机理比较复杂。目前,业内针对锂电池原位产气量测定有“阿基米德法”、“理想气体方程法”及“超微量测试单元法”。
阿基米德浮力法是比较常见的测量方法,它通过将电池浸入某种恒温液体中,将浮力数据转换成电信号,再换算成产气量数据,这种多重转换的过程,这种方法存在数值不精准的弊端,比如会有浸没液体溢出、测量速度较慢、不能测量方形、圆柱电池等问题。
理想气体方程法则更为复杂,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只适用于理想气体,分子运动的复杂性在实际气体中的影响是不能忽视的。实验装置过于庞大笨重,也同样面临着无法兼容各类形态电池的情况。
锂电池的产气行为分析与电池安全研究密不可分。武汉电弛新能源有限公司坚持自主创新,走产学研一体化道路,推出了GPT-1000S原位产气量测试系统。
(GPT-1000S原位产气量测试系统)
这套系统高度集成了电池充放电、温控箱体、原位产⽓量测定等多个模块,能够如实地同步模拟和展现电池在不同充放电⼯况下,以及不同温度条件下,电池内部的产⽓情况。可靠性和精准度通过中国计量科学研究的认证,满⾜电池产⽓应⽤中对超低⽓体流量的测定需求。得到行业电池企业的青睐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