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置荧光显微镜的原理及相关应用
时间:2024-08-26 阅读:388
倒置荧光显微镜是一种用于生物学的分析仪器,它主要用于活细胞、荧光片的显微观察及图像分析。这种显微镜具有高分辨率和高反差的特点,能够提供清晰的图像,对于生物学、细胞学、肿瘤学、免疫学等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倒置荧光显微镜还适用于培养瓶或培养皿内的活体细胞和组织、流质、沉淀物等的显微观察,包括未染色透明活体和荧光切片的荧光显微观察。它的技术指标包括像素≥700万,像素面积为6.45u×6.45u,像素点尺寸为6.45×6.45μm,曝光时间5μs~60s,动态范围≥62db,满活图。这些技术参数保证了倒置荧光显微镜在科研领域的高效应用。
倒置荧光显微镜由荧光附件与倒置显微镜有机结合构成,主要用于细胞等活体组织的荧光、相差观察。
倒置荧光显微镜的设计基于用户需求,具有灵活的结构和容易利用的光路,提供宽场图像,广泛应用于细胞生物学、神经生物学、发育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光生物学等领域。它成为科研工作者进行更高水平的活细胞研究的有力**,能够清晰地分辨体外培养的细胞的形态以及内部结构,支持明场、暗场、相差、荧光等技术模块的配置,根据实验需求进行灵活应用。
原理:激发光从物镜向上落射到标本表面,被反射到物镜中并聚集在样品上。样品所产生的荧光以及由物镜透镜表面、盖玻片表面反射的激发光同时进入物镜,经双色束分离器使激发光和荧光分开而成像。这种设计使得物镜和聚光镜的工作距离很长,能直接对培养皿中的被检物体进行显微观察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