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友谊丹诺科技有限公司

化工仪器网高级15

收藏

第1章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邓勃)

时间:2014-08-04      阅读:1551

1.1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特点

尽管原子吸收现象早在1802年就被伍朗斯顿(W.H.Wollaston)在研究太阳光谱时就发现了,但作为一种实用的现代仪器分析方法-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出现在1955年。当年澳大利亚科学家瓦尔西(A.Walsh)发表了论文‘原子吸收光谱在化学分析中的应用’(The application of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a to chemical analysis)[1],开创了火焰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1959年俄罗斯学者里沃夫(Б.В.Львов)发表了论文‘在石墨炉内*蒸发样品原子吸收光谱的研究’(Исследование атомных спектров поглощения путем полного испарения всщества в графитовой кювете)[2],开创了石墨炉电热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鉴于瓦尔西在建立和发展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方面的历史功勋,里沃夫对发展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所做出的杰出贡献,1991年在挪威卑尔根召开的第27届光谱学大会和1997年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召开的第30届光谱学大会(CSI)上分别授予瓦尔西和里沃夫*届和第二届CSI奖。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又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是基于从光源发出的被测元素特征辐射通过元素的原子蒸气时被其基态原子吸收,由辐射的减弱程度测定元素含量的一种现代仪器分析方法。其优点是:

⑴ 检出限低。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AAS)的检出限可达到ng.ml-1级,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GFAAS)的检出限可达到 ~ g

⑵ 选择性好。原子吸收光谱是元素的固有特征。

⑶ 精密度高。相对标准偏差一般达到1%没有困难,可以达到0.3%或更好。

⑷ 抗干扰能力强。一般不存在共存元素的光谱干扰。干扰主要来自化学干扰和基体干扰。

⑸ 分析速度快。使用自动进样器,每小时测定几十个样品没有任何困难。

⑹ 应用范围广。可分析周期表中绝大多数的金属与非金属元素,利用联用技术可以进行元素的形态分析,还可以进行同位素分析。利用间接原子吸收光谱法还可以分析有机化合物。

⑺ 用样量小。FAAS进样量一般为3~6ml.min-1,微量进样量为10~50μl。GFAAS液体的进样量为10~30μl,固体进样量为毫克级。

⑻ 仪器设备相对比较简单,操作简便。

不足之处是:主要用于单元素的定量分析;标准曲线的动态范围较窄,通常小于2个数量级

上一篇: 第2章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分析基础(刘明钟) 下一篇: 应用原子吸收与原子荧光光谱分析(第二版)介绍

下载此资料需要您留下相关信息

对本公司产品近期是否有采购需求?

提示

请选择您要拨打的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