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Zsep™ AFB&G免疫亲和柱用于玉米中黄曲霉毒素B族的检测
时间:2024-06-25 阅读:786
前言:
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简写为AFB1)是已知的化学物质中致癌性非常强的一种,对人和动物具有强烈的毒性,其毒性作用主要是对肝脏的损害。
黄曲霉毒素B1存在于土壤,动植物各种坚果,特别是花生和核桃中。在大豆、稻谷、玉米、通心粉、调味品、牛奶、奶制品、食用油等制品中也经常发现黄曲霉毒素。一般以热带和亚热带等南方高温、高湿地区受污染最为严重,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检出率比较高。黄曲霉毒素耐热,280℃才可裂解,故一般烹调加工温度下难以被破坏。国家质检总局规定黄曲霉毒素B1是大部分食品的必检项目之一。
本文参考《GB 5009.22-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族和G族的测定 第三法为高效液相色谱-柱后衍生法》,利用EZsepTM AFB&G免疫亲和柱(3mL,20/pk,货号:PZ24102)净化样品,再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检测,建立了一种玉米中黄曲霉毒素B族的分析方法。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B族,免疫亲和,高效液相色谱
1 实验过程
1.1 仪器与试剂
SPE1000全自动固相萃取系统,北京莱伯泰科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LC600二元高压梯度高效液相色谱(北京莱伯泰科仪器股份有限公司)配光化学衍生器;
E.T.氮吹浓缩仪(货号:C020017),北京莱伯帕兹检测科技有限公司;
冷冻离心机,GL-20G-Ⅱ,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
EZsepTM AFB&G免疫亲和柱(3mL,20/pk,货号:PZ24102),北京莱伯帕兹检测科技有限公司;
甲醇(色谱纯),购自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乙腈(色谱纯),购自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超纯水;
0.1%吐温-水:1mL的吐温-20,加水定容至1L。
1.2 工作液配制
乙腈中4种黄曲霉毒素混标储备液:1.0μg/mL,坛墨质检 。
黄曲霉毒素混标中间液:移取黄曲霉毒素混标储备液1mL,用甲醇稀释至10mL容量瓶中,配制成浓度为100ng/mL的中间液。
黄曲霉毒素混标工作液:移取黄曲霉毒素混标中间液1mL,用甲醇稀释至10mL容量瓶中,配制成浓度为10ng/mL的工作液。
分别移取100ng/mL的黄曲霉毒素混标中间液10μL、50μL、200μL、500μL、1 000μL至10 mL容量瓶中,用初始流动相定容至刻度,得到浓度依次为0.1 ng/mL、0.5 ng/ml、2.0 ng/ml、5.0 ng/mL、10.0 ng/mL的标准工作溶液。
1.3 实验部分
1.3.1 样品制备
称取5g玉米试样(精确至0.01g)于50mL离心管中,加入20.0mL甲醇-水溶液(70+30),涡旋混匀,用均质器10000r/min上下震荡均质3 min,在6000r/min下离心20min。准确移取4mL上清液,加入46mL0.1%吐温-水,混匀,待净化。
1.3.2 净化与浓缩
将低温保存的EZsepTM AFB&G免疫亲和柱(3mL,20/pk,北京莱伯帕兹检测科技有限公司,货号:PZ24102)恢复至室温,待免疫亲和柱内原有液体流尽后,移取上述待净化液上样,上样结束后用20mL水分2次淋洗萃取柱,之后在真空状态下干燥1min,最后用2mL甲醇洗脱。洗脱液在40℃下氮吹浓缩至近干,再用流动相定容至1 mL,涡旋混匀,0.22μm滤膜过滤,待检测。
1.3.3 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条件
色谱柱:Promosil C18(5μm,4.6*250mm)
波长:激发波长360nm,发射波长440nm
流速:1.0mL/min
柱温:40℃
进样量:20μL
流动相:超纯水:甲醇+乙腈(50+50)=68:32
2 实验结果
图1 标准样品色谱图
图2 加标样品色谱图
图3空白样品色谱图
3 结论
本实验使用EZsepTM AFB&G免疫亲和柱(3mL,20/pk,北京莱伯帕兹检测科技有限公司,货号:PZ24102)对玉米中黄曲霉毒素B族进行净化后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检测,该方法的加标回收率在81.1%~93.2%之间,RSD在2.2%~2.7%之间。回收率和稳定性满足标准要求,说明EZsepTM AFB&G免疫亲和柱能很好的完成方法中的净化工作,并且结果稳定、可靠。
4 参考文献
[1] GB 5009.22-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族和G族的测定 第三法高效液相色谱-柱后衍生法
表1 加标回收率
基质 | 黄曲霉毒素 | 添加量 (μg/kg) | 回收率(%) | 平均值(%) | RSD(%) | |||
玉米 | B1 | 0.1 | 83.2 | 85.1 | 86.3 | 81.1 | 83.9 | 2.7 |
B2 | 0.1 | 91.8 | 90.9 | 93.2 | 88.5 | 91.1 | 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