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科润达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 进入商铺
2016/12/16 9:29:27
呼吸道病毒是一大类能侵犯呼吸道引起呼吸道感染、或以呼吸道为侵入门户引起其它组织器官病变的病毒。据统计,大约90%以上的呼吸道感染由病毒引起。呼吸道病毒中zui主要的是流行性感冒病毒和麻疹病毒,常见的还有腮腺炎病毒、风疹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冠状病毒。另外还有副流感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呼肠病毒等。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具有传播快、传染性强、可反复感染等特点,常可造成大流行甚止暴发流行。
呼吸道传染病
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风疹、流脑、流行性腮腺炎、肺结核等。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主要有病毒、细菌、支原体和衣原体等。例如流感病毒、麻疹病毒、脑膜炎球菌、结核杆菌等。
呼吸道与外界相通,受各种病原体侵袭的机会较多,由此而引起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
冬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天气骤变的情况下也易发病。儿童、老年人、体弱者、营养不良或慢性疾病患者、过度劳累者、精神高度紧张者等人群容易患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表现
不同的呼吸道传染病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一般起病急,有发热症状。
流感:一般表现为发病急,有发热、乏力、头痛及全身酸痛等明显的全身中毒症状,咳嗽、流涕等呼吸道症状轻。
麻疹:症状有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口腔粘膜有麻疹粘膜斑及皮肤出现斑丘疹。
水痘:全身症状轻微,皮肤粘膜分批出现迅速发展的斑疹、丘疹、泡疹与痂皮。
风疹:临床特点为低热、皮疹和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全身症状轻。
流脑:主要表现为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粘膜瘀斑、烦躁不安,可出现颈项强直、神志障碍及抽搐等。
流行性腮腺炎:以腮腺急性肿胀、疼痛并伴有发热和全身不适为特征。
肺结核:是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盗汗、全身不适及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难等。
传播途径
传染源:主要为患者或隐性感染者。
人群易感性:人群对多数呼吸道传染病普遍易感。有的病后有一定免疫力或持久免疫力,或者通过接种疫苗获得一定的免疫力。
人群普遍易感,潜伏期长短取决于侵入的病毒量和机体的免疫状态,一般为1~4天。起病后患者有畏寒、头痛、发热、浑身酸痛、乏力、鼻塞、流涕、咽痛及咳嗽等症状。在症状出现的1~2天内,随分泌物排出的病毒量较多,以后则迅速减少。无并发症患者发病后第3~4天就开始恢复;如有并发症,则恢复期延长。流感的特点是发病率高,病死率低,死亡通常由并发细菌性感染所致。常见的细菌有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并发症多见于婴幼儿、老人和慢性病(心血管疾病、慢性气管炎和糖尿病等)患者。
诊断方法
血清学诊断
采取患者急性期(发病5天内)和恢复期(病程2~4周)双份血清,常用HI试验检测抗体。如果恢复期比急性期血清抗体效价升高4倍以上,即可做出诊断。正常人血清中常含有非特异性抑制物,因此在进行HI试验前可用胰蛋白酶等处理血清,以免影响HI试验结果。HI试验所用的病毒应当是与当前流行密切相关的病毒株,反应结果才能确切。补体结合试验(compliment fixation,CF)只能检测NP、MP的抗体。这些抗体出现早、消失快。因此,CF试验只能作为是否新近感染的指标。
快速诊断
对患者进行快速诊断,主要是采用间接或直接免疫荧光法、ELISA法检测病毒抗原。常取患者鼻甲粘膜印片或呼吸道脱落上皮细胞涂片,用荧光素标记的流感病毒免疫血清进行免疫荧光染色检查抗原,或用ELISA检查患者咽漱液中的抗原。 用单克隆抗体经免疫酶标法仅用24~72小时即可快速检测甲、乙型流感病毒在感染细胞内的病毒颗粒或病毒相关抗原。
PCR、核酸杂交或序列分析等方法也被用于检测流感病毒核酸或进行分型。
预防措施
应采用综合性预防措施,主要包括:
*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搞好家庭环境卫生,保持室内和周围环境清洁。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要随地吐痰,勤洗手。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多喝水、不吸烟、不酗酒。
*经常锻炼身体,保持均衡饮食,注意劳逸结合,提高自身抗病能力。
*要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避免着凉。
*儿童、老年人、体弱者和慢性病患者应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
*如果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当发生传染病时,
应主动与健康人隔离,尽量不要去公共场所,防止传染他人。
*不要自行购买和服用某些药品,不要滥用抗生素。
*儿童应按时完成预防接种,一般人群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有针对性的进行
预防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