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振动分选装置结构及工作原理
1.1复式花生脱壳机工作过程
复式花生脱壳机由机架、进料斗、一次脱壳滚筒与凹板筛、复脱滚筒与凹板筛、振动分选装置、去杂风机等组成。脱壳机工作时,花生荚果由进料斗进入一次脱壳仓,在脱壳滚筒作用下进行脱壳;脱壳后的花生果壳经去杂风机吹出,果仁及未脱荚果混合物落在振动分选装置上,在振动筛及一定风力作用下,在筛面上分层并形成双向运动,花生果仁由右端出料口出料,未脱荚果向分选装置尾部运动,并经气力提升装置进入复脱仓实现复脱(图1)。
1.2振动分选装置工作原理
振动分选装置由鱼鳞筛、振动臂、偏心驱振装置组成(图1)。荚果及果仁混合物落在鱼鳞筛上时,由于二者比重有差异,比重较大的花生果仁在风力与振动的作用下与鱼鳞筛保持接触,受到鱼鳞筛的推送沿筛面前行;反之比重较小的花生荚果在风力作用下未与筛面接触,在振动的作用下向筛尾运动。振动臂与垂直方向安装角度α影响物料在筛面上的抛掷高度(图2),为实现花生较佳的运动状态,果仁需与鱼鳞筛筛面保持较好的接触,果仁在筛面受力情况应满足[9]:Gcosδ≥mω2Asinβ,式中,G为物料重力(N);m为物料颗粒的质量(kg);δ为筛面安装角(°);ω为振动圆频率(s-1);A为振幅(m);β为激振角(°)。
1.3振动分选装置分选过程及影响因素分析
由图2可知,影响花生在筛面运动的主要参数有振幅(2r)、驱振频率f、振动臂与垂直方向倾角α。在花生脱壳机工作过程中,如振幅过小,将导致花生荚果及果仁在输送过程中不易分层,使花生荚果、果仁难以分开;反之,则会造成物料在筛片跳动过大,甚至跳出筛面,造成损失。如驱振频率选择不当,会导致花生荚果及果仁在输送过程中过快,分选效果差。
2材料与方法
2.1试验仪器设备
试验所需仪器设备见表1。
2.2试验原料
为考核振动分选装置分选特性,选用白沙花生品种的荚果及果仁混合物为原料。荚果尺寸范围集中在长20~45 cm、宽10~15 cm、厚10~15 mm,自然晒干后含水率为743%;果仁尺寸集中范围在12.6~16.8 mm、宽6~10 mm、厚8.1~10.3 mm。
2.3试验参数
以花生出料端含杂率R1和损失率R2为振动分选装置作业性能考核指标,每次试验重复3次,取平均值。计算公式为:R1=m2/(m1+m2+m3);R2=m3/(m1+m2+m3),式中,m1为出料端果仁净质量;m2为出料端荚果净质量;m3为振动过程中损失的荚果及果仁总质量。
2.4试验设计
将同一批花生荚果及果仁混合物在振动分选试验台,以振幅、频率、振动摆臂角度为试验因子,进行单因素分选试验,待物料在筛面上形成一定料层厚度后从出料端出料,稳态情况下取料15 s,对取料进行相应指标测试。运用中心组合设计理论,综合单因素试验结果,选取振幅A、频率B、振动摆臂角度C为影响因子进行二次回归正交试验,以含杂率R1、损失率R2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分析,按照方程xi=(zi-zi0)/Δzi对自变量真实值进行编码,式中,xi为自变量编码值,zi为自变量真实值,zi0为试验中心点处自变量的真实值,Δzi为自变量的变化步长。各因素自变量编码及水平[10-14]见表2。
3结果与分析
3.1单因素试验
3.1.1不同振幅对分选效果的影响振动筛频率设定为 480 Hz,振动臂与垂直方向夹角α设定在35°,分别在振幅为2.0、2.5、3.0、3.5、4.0、4.5、5.0、5.5 mm条件下,对复式花生脱壳机分选装置进行试验。由图3可见,花生输送装置含杂率与振幅呈现非线性关系,当振幅大于4.5 mm时,输送装置含杂率急剧上升,主要是由于振幅过大,造成筛面振动剧烈,花生荚果及果仁在筛面跳动明显,难以实现有效分层;振幅与损失率也呈非线性关系,主要是由于振幅越大,越易使花生荚果及果仁跳出筛面,从而造成损失。综合考虑含杂率、损失率等因素,振幅以3.0~5.0 mm为宜。
3.1.2不同振动频率对分选效果的影响振动筛振幅设定为3.5 mm,振动臂与垂直方向夹角设定在35°,在振动频率分别为480、490、500、510、520 Hz条件下,对复式花生脱壳机振动分选装置进行试验。由图4可见,花生输送装置含杂率与振动频率呈现非线性关系,当振动频率为500 Hz时,输送装置含杂率zui低,当大于500 Hz时,振动筛对物料输送过快,分选效果变差;损失率随振动频率增加而增加。综合考虑含杂率、损失率等因素,振动频率以480~520 Hz为宜。
3.1.3不同振动臂倾角α对分选效果的影响将振动筛振幅设定为3.5 mm,振动频率设定为480 Hz,在α分别为28°、30°、32°、34°、36°、38°、40°、42°条件下,分别对复式花生脱壳机分选装置进行试验。由图5可见,含杂率与α呈现非线性关系,在34°时含杂率zui低;损失率与α呈线性关系,随α增大,损失率逐渐增大。综合考虑含杂率、损失率等因素,振动臂角度α以30°~40°为宜。
3.2二次回归正交试验
3.2.1含杂率数学模型及方差分析采用逐步回归法对表3结果进行三元二次回归拟合,得到含杂率编码值简化回归方程为:R1=96.60-2.2-2.62B-0.13C-0.7B-02C-3.8A2-1.05B2-3.55C2,振幅、频率、振动臂倾角与
含杂率存在二次非线性关系。由方差分析结果(表4)可见,模型显著性检验F=25.27,P=0.0001,Quadratic回归方程检验达极显著,失拟检验不显著,这说明残差由随机误差引起;R2=0.972 4,拟合度>95%,这说明模型能反映响应值变化,试验误差小,可用含杂率数学模型对含杂率进行分析和预测;振幅、频率及振动臂倾角的交互项对含杂率影响较为显著。
3.2.2含杂率响应曲面分析响应面等高线形状可反映因子间交互效应强弱,椭圆形表示两因子交互作用显著,而圆形则与之相反。由图6至图8可见,振幅和频率、频率和倾角的交互作用显著,其他因素交互作用较小。由图6可见,当振动臂角度α一定时,降低振动频率和振幅可以降低含杂率。由图7可见,当振动频率一定时,随着振幅及振动臂倾角α增大,含杂减小后增大。由图8可见,当振幅一定时,随着频率的增加含杂率增加。
3.2.3损失率数学模型及方差分析对表4结果进行三元二次回归拟合,得到含杂率编码值简化回归方程为:
模型P值小于0.000 1,Quadratic回归方程检验达到极显著,失拟检验为不显著,残差由随机误差引起;R2=0.979 5,拟合度>95%,模型能够反映响应值变化,试验误差小,可以对损失率进行分析和预测;振幅、频率及振动臂倾角的交互项对损失率影响较为显著。
3.2.4损失率的响应曲面分析由图9至图11可见,振幅和频率、频率和倾角α的交互作用对损失率影响明显,其他交互作用影响不显著,这与其数学模型表达式相符;在一定试验范围内,当其中1个因子保持在一定值时,损失率随其他2个因子的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
4参数优化
由含杂率和损失率2个目标参数响应面分析可知 降低振动频率虽可降低损失率,但含杂率存在先降后增的现象;增加振动臂倾角α虽可降低损失率,但却导致含杂率升高。因此,对2个目标函数进行多目标优化,探析同时满足这2个目标函数的*参数组合,目标函数为[15-17]:
5验证试验
将脱壳设备设置为振幅3.8 mm、振动频率485 Hz、振动臂角度35°,进行3次验证试验。由表6可见 含杂率相对误差为4.83%,损失率相对误差为3.23%,与理论值相差较小,这说明优化脱壳机振动分选装置运动参数是切实可行的。